[發明專利]一種傳動軸吊架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346085.2 | 申請日: | 2017-05-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150590A | 公開(公告)日: | 2017-09-12 |
| 發明(設計)人: | 黃開斌 | 申請(專利權)人: | 十堰寶豐工貿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0K17/24 | 分類號: | B60K17/24 |
| 代理公司: | 北京華仲龍騰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11548 | 代理人: | 李靜 |
| 地址: | 442000 ***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傳動軸 吊架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是一種傳動軸吊架,屬于汽車傳動軸領域。
背景技術
傳動軸是萬向傳動裝置的傳動軸中能夠傳遞動力的軸,它是一個高轉速、少支承的旋轉體,因此它的動平衡是至關重要的,一般傳動軸在出廠前都要進行動平衡試驗,并在平衡機上進行了調整,對前置引擎后輪驅動的車來說是把變速器的轉動傳到主減速器的軸,它可以是好幾節的,節與節之間可以由萬向節連接。
現有技術公開申請號為201621178501.X的一種傳動軸吊架總成,包括支承組件和固定支架,所述的支承組件由剛性固定內環、彈性緩沖內環、剛性固定外環、彈性緩沖外環、連接環和連接件組成,所述的剛性固定內環、彈性緩沖內環、剛性固定外環、彈性緩沖外環、連接環為圓環柱狀結構,所述的剛性固定內環、彈性緩沖內環、剛性固定外環、彈性緩沖外環、連接環依次套裝組成一個新的圓環柱狀結構,所述的連接環的兩側對稱設置有連接件,所述的固定支架由固定板、連接板和加強板組成,所述的固定板的下端兩邊對稱設置有連接板,所述的連接板的外側兩邊對稱設置有加強板,所述的固定板的兩端對稱設置有固定孔,該發明具有連接牢固、自帶緩沖、結構簡單、安全有效的優點,但現有技術結構簡單,傳動軸吊架安裝時存在間隙,使用時傳動軸吊架可能會偏移,安全性不足。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發明目的是提供一種傳動軸吊架,以解決現有技術結構簡單,傳動軸吊架安裝時存在間隙,使用時傳動軸吊架可能會偏移,安全性不足的問題。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是通過如下的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傳動軸吊架,其結構包括剛性固定外環、六角螺栓、固定彎勾、連接件、底板、固定孔、膠墊、軸承、傳動軸孔、連接孔,剛性固定外環位于六角螺栓上方,所述固定彎勾位于固定外環上方,所述固定彎勾與連接件成一體化結構,所述底板設于連接件底部,所述底板與連接件成一體化結構,所述固定孔位于底板上,所述固定孔與底板成一體化結構,所述膠墊設于剛性固定外環內側,所述剛性固定外環與軸承互相嚙合,所述傳動軸孔位于軸承內,所述傳動軸孔由軸承所圍成,所述連接孔設于剛性固定外環頂部,所述膠墊由膠墊層、軸承孔、定位孔組成,所述軸承孔位于膠墊層內側,所述軸承孔由膠墊層所圍成,所述定位孔設于膠墊層上,所述定位孔和膠墊層成一體化結構。
進一步地,所述剛性固定外環設有第一剛性固定外環、第二剛性固定外環,所述第一剛性固定外環設于第二剛性固定外環上方,所述第一剛性固定外環和第二剛性固定外環通過六角螺栓鎖緊。
進一步地,所述固定孔設有第一固定孔、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一固定孔與第二固定孔處于同一水平面并互相平行。
進一步地,所述底板上的固定孔對稱設置。
進一步地,所述定位孔均勻分布于膠墊層表面。
進一步地,所述軸承直徑為50-60MM。
進一步地,所述連接件為矩形結構。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本發明實現了傳動軸吊架通過設有膠墊,將傳動軸吊架安裝時產生的間隙填充滿,防止使用時發生偏移,并進行減震,提高裝置安全性。
附圖說明
通過閱讀參照以下附圖對非限制性實施例所作的詳細描述,本發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優點將會變得更明顯:
圖1為本發明一種傳動軸吊架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膠墊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剛性固定外環-1、六角螺栓-2、固定彎勾-3、連接件-4、底板-5、固定孔-6、膠墊-7、軸承-8、傳動軸孔-9、連接孔-10、第一剛性固定外環-101、第二剛性固定外環-102、第一固定孔-601、第二固定孔-602、膠墊層-701、軸承孔-702、定位孔-703。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明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進一步闡述本發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十堰寶豐工貿有限公司,未經十堰寶豐工貿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346085.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