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井下選煤生產方法及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345145.9 | 申請日: | 2017-05-1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127051A | 公開(公告)日: | 2017-09-05 |
| 發明(設計)人: | 申斌學;鄭忠友;白霄;柳東徽;宋立平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煤能源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3B9/00 | 分類號: | B03B9/00 |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61200 | 代理人: | 劉強 |
| 地址: | 710054 陜西***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井下 選煤 生產 方法 系統 | ||
1.一種井下選煤生產方法,其特征在于,將選煤廠建設于礦井下,洗選后產品煤通過提升系統或帶式輸送機運輸升至地面產品倉,洗選后矸石直接用于井下充填采空區。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井下選煤生產方法,其特征在于,選煤工藝采用塊煤重介淺槽分選,末煤不洗選,粗煤泥采用濃縮分級旋流器和高頻篩回收,細煤泥采用壓濾機回收,選煤廠實現洗水閉路循環。
3.一種用于實現權利要求1或2所述方法的井下選煤廠生產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原煤倉(2)、篩分硐室(4)、淺槽主洗硐室(6)、煤泥水系統硐室(7)、壓濾硐室(9)、混煤倉(11)、精煤倉(13)、主井(16)、矸石脫介硐室(17)、矸石倉(19)和連接各倉與硐室之間的帶式輸送機巷道;
所述原煤倉(2)的上端連接有上原煤倉帶式輸送機巷道(1),所述原煤倉(2)下端通過原煤倉至篩分硐室帶式輸送機巷道(3)連接至篩分硐室(4);
所述篩分硐室(4)通過篩分硐室至主洗硐室帶式輸送機巷道(5)連接至淺槽主洗硐室(6);篩分硐室(4)還通過篩分硐室至混煤倉帶式輸送機巷道(10)連接至混煤倉(11);
所述淺槽主洗硐室(6)通過精煤轉載帶式輸送機巷道(8)連接至篩分硐室至混煤倉帶式輸送機巷道(10);所述煤泥水系統硐室(7)通過壓濾硐室(9)連接至篩分硐室至混煤倉帶式輸送機巷道(10);所述混煤倉(11)的上端通過混煤倉至精煤倉帶式輸送機巷道(12)連接至精煤倉(13)的上端;所述混煤倉(11)的下端通過裝載輸送機巷道(15)連接至精煤倉(13)的下端;
所述精煤倉(13)的上端通過煤倉上口聯絡巷道(14)連接至主井(16);精煤倉(13)的下端裝載輸送機巷道(15)連接至主井(16);
所述矸石脫介硐室(17)通過上矸石倉帶式輸送機巷道(18)連接至矸石倉(19)的上端;所述矸石倉(19)的下端連接有矸石轉載帶式輸送機巷道(20)。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井下選煤廠生產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原煤倉(2)、混煤倉(11)、精煤倉(13)和主井(16)呈“一“字形布置,井下選煤廠生產系統和帶式輸送機巷道串接在主運輸系統一側呈“日”字形布置;其中,篩分硐室(4)位于主運輸線路上,淺槽主洗硐室(6)和煤泥水系統硐室(7)位于主運輸巷道一側與之平行。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井下選煤廠生產系統,其特征在于,生產原煤通過上原煤倉帶式輸送機運至原煤倉(2),經過原煤倉(2)存儲后,原煤經倉下帶式輸送機運至篩分硐室(4),分級后的塊原煤通過帶式輸送機由篩分硐室(4)運至淺槽主洗硐室(6),煤泥和洗選后的精煤通過精煤轉載帶式輸送機返回篩分硐室至混煤倉帶式輸送機巷道(10);分級后末煤與煤泥混合后直接由帶式輸送機運至混煤倉(11),精煤則轉載后通過混煤倉至精煤倉帶式輸送機巷道(12)運至精煤倉(13)。
6.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井下選煤廠生產系統,其特征在于,混煤和精煤分別入混煤倉(11)和精煤倉(13)緩沖后分別經混煤和精煤裝載輸送機巷道運至主井箕斗裝載硐室后,由兩套箕斗提升至地面;洗選后矸石通過矸石脫介硐室(17)后通過上矸石倉帶式輸送機巷道(18)去矸石倉(19),緩沖后再經矸石轉載帶式輸送機巷道(20)運至采空區充填。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煤能源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未經中煤能源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345145.9/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簡易砂石篩選設備
- 下一篇:一種濕式電除塵器絕緣箱熱風隔離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