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抗血清I型MDV gI蛋白的單克隆抗體、分泌該抗體的雜交瘤細胞株及其應用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343627.0 | 申請日: | 2017-05-1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090438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1-01 |
| 發明(設計)人: | 崔紅玉;劉長軍;張艷萍;王云峰;王笑梅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C12N5/20 | 分類號: | C12N5/20;C07K16/08;G01N33/569;C12R1/91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龍寰宇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139 | 代理人: | 孫皓晨;馬鑫 |
| 地址: | 150001 黑龍*** | 國省代碼: | 黑龍江;2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血清 mdv gi 蛋白 單克隆抗體 分泌 抗體 雜交瘤 細胞株 及其 應用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抗血清I型MDV gI蛋白的單克隆抗體、分泌該抗體的雜交瘤細胞株及其應用。本發明對分泌抗血清I型MDV gI蛋白單克隆抗體的雜交瘤細胞株進行3輪亞克隆篩選,獲得了一株命名為A2E10B8的雜交瘤細胞株,該細胞產生的單克隆抗體僅能與血清I型MDV gI蛋白發生特異性結合反應,而與其它MDV血清型(血清2型、3型)不發生反應。繼而經體外間接免疫熒光試驗表明,A2E10B8單克隆抗體僅能與血清I型MDV病毒蝕斑結合,產生特異性綠色熒光,而與其它血清型MDV病毒蝕斑不能結合,不產生綠色熒光,證明該A2E10B8單克隆抗體是MDV血清I型特異性單克隆抗體。本發明的提出為血清I型MDV的基因工程診斷試劑的研制和MDV二價或多價疫苗檢驗提供了有力工具。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單克隆抗體、分泌該抗體的雜交瘤細胞株及其應用,尤其涉及一種抗血清I型MDV gI蛋白的單克隆抗體、分泌該抗體的雜交瘤細胞株及其在檢測MDV-1相關領域中的應用,本發明屬于分子免疫學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雞馬立克氏病(Mareks disease,MD)是由雞馬立克氏病病毒(Mareks diseasevirus,MDV)引起的一種禽淋巴組織增生性疾病,具有高度傳染性,主要引起內臟器官、外周神經及皮膚的T細胞淋巴瘤。近年來MDV毒力不斷增強,給禽養殖業帶來了更大的挑戰。
根據血清學相關性,MDV分為3個血清型:血清1型(MDV-1),即禽皰疹病毒2型(GaHV-2),具有致瘤性,能夠引起MD的致瘤型毒株;血清2型(MDV-2),即禽皰疹病毒3型(GaHV-3),非致瘤型毒株;血清3型(MDV-3),即火雞皰疹病毒(MeHV-1),是用于MD疫苗的非致瘤型毒株(Biggs,2001)。其中,GaHV-2又被劃分為4種致病型,分別為溫和型(m,如CU-2株),強毒力型(v,如GA和JM/102W株),超強毒力型(vv,如Md5和RB-1B株)和超超強毒力型(vv+,如584a和648a株)(Witter,1997;Witter et al.,2005)。三種血清型的毒株之間具有血清學交叉反應。
1997年,Calnek和Witter闡述了MD的致病機理,詳細闡述了MD致病過程的主要階段。一般認為,MD主要通過呼吸系統感染機體,引起脾臟、法氏囊、胸腺及其他組織器官的B細胞溶解性感染;隨后發生炎癥反應,招募大量的炎癥細胞,包括巨噬細胞、嗜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T淋巴細胞被激活,發生潛伏感染(Calnek,2001)。感染的早期,形成全身細胞結合性病毒血癥。隨后病毒轉移至羽毛囊上皮細胞向外界排放病毒粒子,這是機體向外界環境排放病毒的唯一部位(Calnek et al.,1970)。脫落的羽毛囊細胞呈角質化,不僅可以保護細胞內病毒,而且能夠維持病毒感染力達一年之久(Hlozanek et al.,1973;Schat etal.,1985)。在潛伏期,淋巴細胞內病毒DNA的拷貝數較低(不足5個拷貝)。溶細胞階段,初級淋巴器官受到損害并導致免疫抑制。在受感染家禽體內,潛伏感染的CD4+T細胞轉化形成腫瘤細胞(Schat et al.,1991),內含大量的病毒DNA(至少10~20個拷貝)并有大量的病毒基因得以表達,最終導致宿主死亡。
MDV-1重要功能基因主要包括:直接致瘤基因:meq和vTR;間接致瘤基因:vIL-8、vLIP、RLORF4和pp38;立即早期基因:ICP4和ICP22;囊膜糖蛋白:gB、gC、gD、gE、gH、gI、gK和gM等;復制相關基因:ΜL5、ΜL8、ΜL9、ΜL29、ΜL30、ΜL42、ΜL52等。gI是MDV的主要囊膜糖蛋白之一,可與gE蛋白形成異二聚體復合物(BALAN,1994),促進糖蛋白的成熟并協助糖蛋白在胞漿的轉運及正確分布,是病毒復制的必需蛋白(Ye et al.,1999)。通過免疫共沉淀試驗表明gI和gE之間可相互作用形成gE/gI復合物(Tan et al.,2001)。用BAC克隆構建的gM、gI和gE基因缺失突變株,不能傳播病毒感染((Schumacher et al.,2001),表明這些基因編碼的糖蛋白是病毒復制必需蛋白。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未經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343627.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土體溫度模式預測方法
- 下一篇:用于移動Web應用的重放方法及重放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