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生長快的淡水石斑魚養殖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342633.4 | 申請日: | 2017-05-1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094670A | 公開(公告)日: | 2017-08-29 |
| 發明(設計)人: | 杜偉林;楊建華 | 申請(專利權)人: | 蘇州市相城區新時代特種水產養殖場 |
| 主分類號: | A01K61/10 | 分類號: | A01K61/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瑞思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11341 | 代理人: | 王衛婷 |
| 地址: | 215133 江蘇省蘇州***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生長 淡水 石斑魚 養殖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生長快的淡水石斑魚養殖方法。
背景技術
石斑魚外形美觀、肉質鮮美、營養豐富,既可以做為商品魚,也可以做為觀賞魚,野 生石斑魚體型相對較小,以啃食附著在石壁上得浮游生物和昆蟲水生幼蟲為食,其生長速 度較慢,但耐低氧、抗病能力強,若能進行人工養殖,將會帶來較大的經濟效益。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生長快的淡水石斑魚養殖方法,具有成本低、生長快、效益高等特點。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生長快的淡水石斑魚養殖方法,包括下列步驟:
(1)池塘選擇:
應選擇在地勢平坦、淤泥少、進排水方便、無污染的地帶建池,面積10畝,水深1.5-2.5m,池塘配備2臺水車式增氧機;
(2)魚種放養:
選擇活力強、無傷病、體色灰黑、體重為100-120g的魚苗,按照每畝1000條的比例進行放養;
(3)飼料投喂:
餌料選用鱸魚浮性配合飼料,粗蛋白質含量≥38%,日投餌量為魚體重的5-10%,每天投喂2次,池塘四周設置食臺,餌料投喂在食臺周圍;
(4)日常管理:
巡塘,觀察魚苗吃食、活動、水色變化等情況,以便及時調整投飼量和做好預防魚病工作,每7-10天進行一次換水,每次換水40-50厘米。
在本發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步驟(3)中,所述鱸魚浮性配合飼料包括玉米,小麥,米糠,小麥麩,大豆粕,棉籽粕和魚粉。
在本發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專用顆粒餌料各成分占總體重量為玉米占15%,小麥占15%,米糠占9%,小麥麩占18%,大豆粕占14%,棉籽粕占13%和魚粉占16%。
本發明的一種生長快的淡水石斑魚養殖方法,具有成本低、生長快、效益高等特點。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對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進行詳細闡述,以使本發明的優點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領域技術人員理解,從而對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做出更為清楚明確的界定。
本發明一種生長快的淡水石斑魚養殖方法,包括下列步驟:
(1)池塘選擇:
應選擇在地勢平坦、淤泥少、進排水方便、無污染的地帶建池,面積10畝,水深1.5-2.5m,池塘配備2臺水車式增氧機;
(2)魚種放養:
選擇活力強、無傷病、體色灰黑、體重為100-120g的魚苗,按照每畝1000條的比例進行放養;
(3)飼料投喂:
餌料選用鱸魚浮性配合飼料,粗蛋白質含量≥38%,日投餌量為魚體重的5-10%,每天投喂2次,池塘四周設置食臺,餌料投喂在食臺周圍;
(4)日常管理:
巡塘,觀察魚苗吃食、活動、水色變化等情況,以便及時調整投飼量和做好預防魚病工作,每7-10天進行一次換水,每次換水40-50厘米。
進一步說明,所述步驟(3)中,所述鱸魚浮性配合飼料包括玉米,小麥,米糠,小麥麩,大豆粕,棉籽粕和魚粉,所述專用顆粒餌料各成分占總體重量為玉米占15%,小麥占15%,米糠占9%,小麥麩占18%,大豆粕占14%,棉籽粕占13%和魚粉占16%。
在進一步說明,水質管理:前期以加水為主,中后期隨水溫的逐漸升高,以及魚體的逐漸增大,把水位提高到1.5m以上,以后采取逐步加水和少許換水。每3-5天加水一次,每次加水10-20cm。當水色逐漸轉濃時,適當把池塘底部的水抽排掉一部分,然后加水,保持一定的水位。要適時開啟增氧機,在夏季高溫季節,應注意加強巡塘,如發現有嚴重的浮頭現象,應立即開啟增氧機進行增氧。晴天中午開,傍晚不開機;陰天清晨開;雨天半夜開,中午不開;如有浮頭,要及時開。開機的時間采用:半夜開機時間長,中午開機時間短,天氣炎熱開機時間長。越冬管理:淡水石斑魚不耐低溫,所以,當冷空氣南下,氣溫下降至9℃、水溫下降至15℃之前,就要用塑料薄膜蓋好溫棚,做好越冬準備。在飼養期間,每天進行巡塘,注意保溫,發現浮頭,適時開動增氧機增氧,并適當加水、換水等。病害防治:淡水石斑魚抗病力強,在養殖過程中,很少發生魚病。因此,平時主要以預防為主,每半個月左右用二氯海因或遠征3號0.3ppm全池潑灑。本發明提供一種生長快的淡水石斑魚養殖方法,具有成本低、生長快、效益高等特點。
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明所揭露的技術范圍內,可不經過創造性勞動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發明的保護范圍應該以權利要求書所限定的保護范圍為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蘇州市相城區新時代特種水產養殖場,未經蘇州市相城區新時代特種水產養殖場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342633.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