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處理廢水中氨氮的方法及固定化生物反應器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341470.8 | 申請日: | 2017-05-1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995238A | 公開(公告)日: | 2017-08-01 |
| 發明(設計)人: | 許曉毅;陸振飛;金朝霞;李勝海;石德智;胡碧波;呂晨培;張婷婷 | 申請(專利權)人: | 重慶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2F3/30 | 分類號: | C02F3/30 |
| 代理公司: | 重慶華科專利事務所50123 | 代理人: | 康海燕 |
| 地址: | 400030 *** | 國省代碼: | 重慶;8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處理 水中 方法 固定 化生 反應器 | ||
1.一種處理廢水中氨氮的方法,將廢水在缺氧區與好氧區之間循環后流入沉淀區,在沉淀區沉淀后排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缺氧區以活性污泥為微生物降解材料,所述的好氧區以乙烯醇-海藻酸鈉包埋顆粒和活性污泥的混合物為微生物降解材料,缺氧區溶解氧濃度不超過0.2mg/L,好氧區溶解氧濃度為4-5mg/L,廢水在缺氧區和好氧區的水力停留總時間至少4小時。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性污泥是硝化污泥,所述的乙烯醇-海藻酸鈉包埋顆粒由以下的組分制備得到,每100mL水溶液中,聚乙烯醇10-15g,海藻酸鈉0.1-1.0g,活性污泥10-20g;優選地,所述的乙烯醇-海藻酸鈉包埋顆粒由以下的組分制備得到,每100mL水溶液中,聚乙烯醇10g,海藻酸鈉0.8g,活性污泥10g;進一步優選地,所述的乙烯醇-海藻酸鈉包埋顆粒由以下的組分制備得到,每100mL水溶液中,聚乙烯醇10g,海藻酸鈉0.8g,活性污泥10g,所述的聚乙烯醇聚合度為1700-1800。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廢水在缺氧區和好氧區的水力停留總時間為4-20小時,在缺氧區和好氧區的停留時間比值為1:1.5-2.5,在缺氧區和好氧區的循環流速為0.06-0.1m/s;優選地,廢水在缺氧區和好氧區的水力停留總時間為4-16小時。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廢水在沉淀區的水力停留時間為0.5-4小時。
5.用于廢水氨氮處理的固定化生物反應器,包括硝化/反硝化單元(1)和與硝化/反硝化單元(1)共壁的沉淀單元(2),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硝化/反硝化單元(1)的左中部設有豎直的隔墻(11)將硝化/反硝化單元(1)分為左側的缺氧區(12)和右側的好氧區(13),所述隔墻(11)的上部通過上篩網(14)與硝化/反硝化單元(1)的頂部相連,所述隔墻(11)的下部通過下篩網(15)與硝化/反硝化單元(1)的底部相連,所述的硝化/反硝化單元(1)的底部設有與排泥管(3)連通的污泥排放口(16);
所述缺氧區(12)的左壁上部設有進水口(121),所述缺氧區(12)內裝有攪拌裝置(122);
所述好氧區(13)的右壁中部設有水下推流器(131),所述好氧區(13)的底部設有曝氣裝置(132),所述好氧區(13)的右上部設有一穿過好氧區(13)右壁的導管(133),所述導管(133)的左開口端裝有濾網(134);
所述沉淀單元(2)的中部設有中心管(21),所述中心管(21)的上部與導管(133)的右開口端連通,下部伸入沉淀單元(2)的下部,所述沉淀單元(2)的右壁上部設有出水口(22),所述沉淀單元(2)的底部設有與排泥管(3)連通的排泥出口(23)。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固定化生物反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好氧區(13)的上部設有導流板(135),所述導流板(135)自左上至右下與豎直面成α1夾角,α1為52-54°;優選地,α1為53°。
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固定化生物反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導管(133)的前面設有擋流板(136)。
8.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固定化生物反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篩網(14)、下篩網(15)和濾網(134)的孔徑小于好氧區包埋顆粒的粒徑;優選地,所述上篩網(14)、下篩網(15)和濾網(134)的孔徑小于2.5mm。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重慶大學,未經重慶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341470.8/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