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雙通道輻射譜儀在審
| 申請?zhí)枺?/td> | 201710341345.7 | 申請日: | 2017-05-0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024281A | 公開(公告)日: | 2017-08-08 |
| 發(fā)明(設計)人: | 趙永建;方曉華;張向平 | 申請(專利權)人: | 金華職業(yè)技術學院 |
| 主分類號: | G01J5/02 | 分類號: | G01J5/02;G01J5/06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21017 ***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雙通道 輻射 | ||
1.一種雙通道輻射譜儀,主要包括孔徑光闌(2)、復消色差透鏡(3)、光學暗箱(4)、起偏器(5)、視場光闌(6)、準直透鏡(7)、分束器(8)、平面鏡I(9)、透鏡I(10)、光電二極管I(11)、跨阻抗放大器I(12)、窄帶輸出信號(13)、Lyot光闌(14)、聲光可調諧濾波器AOTF(15)、透鏡II(16)、平面鏡II(17)、微波發(fā)生器(18)、寬帶信號輸出(19)、跨阻抗放大器II(20)、光電二極管II(21)、透鏡III(22)、平面鏡III(23)、CCD攝像機(24),所述復消色差透鏡(3)、起偏器(5)、視場光闌(6)、準直透鏡(7)、分束器(8)、平面鏡I(9)、透鏡I(10)、光電二極管I(11)、跨阻抗放大器I(12)、Lyot光闌(14)、聲光可調諧濾波器AOTF(15)、透鏡II(16)、平面鏡II(17)、跨阻抗放大器II(20)、光電二極管II(21)、透鏡III(22)、平面鏡III(23)、CCD攝像機(24)位于所述光學暗箱(4)內(nèi)并組成輻射譜儀,所述輻射譜儀入口側具有待測物體(1),所述微波發(fā)生器(18)連接所述聲光可調諧濾波器AOTF(15),所述孔徑光闌(2)直徑30毫米、且位于所述光學暗箱(4)入口處,所述視場光闌(6)直徑1毫米,進而能夠決定所述待測物體(1)上被探測的區(qū)域相對于所述輻射譜儀的立體角Ω,所述起偏器(5)用于控制入射光的線性光學偏振的方向,所述CCD攝像機(24)用于收集被所述起偏器(5)折射的p偏振光,以對所述待測物體(1)上被探測的區(qū)域進行成像,在所述聲光可調諧濾波器AOTF(15)的前側面的所述Lyot光闌(14)用于對輻射譜儀的調制傳輸函數(shù)進行過濾,以減少裝置中的雜散光;所述待測物體(1)發(fā)出的光依次經(jīng)過所述孔徑光闌(2)、復消色差透鏡(3)、起偏器(5)、視場光闌(6)、準直透鏡(7)至分束器(8),一部分入射光通過所述分束器(8)并經(jīng)過Lyot光闌(14)、到達所述聲光可調諧濾波器AOTF(15)并被折射形成第一次濾出光射出,所述第一次濾出光通過所述透鏡II(16)到達平面鏡II(17)、并被所述平面鏡II(17)反射后通過所述透鏡II(16),再次進入所述聲光可調諧濾波器AOTF(15)中,經(jīng)過第二次折射后其偏振方向不變并形成與原光束傳播方向相對的第二次濾出光,所述第二次濾出光經(jīng)過所述Lyot光闌(14)到達所述分束器(8),所述分束器(8)用于使得約20%的第二次濾出光發(fā)生偏轉,并經(jīng)所述平面鏡I(9)和透鏡I(10)進入所述光電二極管I(11);所述分束器(8)將一部分所述待測物體(1)發(fā)出的經(jīng)過準直透鏡(7)到達其前側面的光折射,并經(jīng)所述平面鏡III(23)和透鏡III(22)進入所述光電二極管II(21),
其特征是:本譜儀具有兩個光路,進入所述光電二極管II(21)的光未經(jīng)過所述聲光可調諧濾波器AOTF(15)濾波,其在所述光電二極管II(21)中轉換成電壓信號,通過所述跨阻抗放大器II(20)放大后直接得到所述寬帶信號輸出(19);進入所述光電二極管I(11)的光兩次經(jīng)過所述聲光可調諧濾波器AOTF(15),其在所述光電二極管I(11)中轉換成電壓信號,再通過所述跨阻抗放大器I(12)放大后得到所述窄帶輸出信號(13)。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金華職業(yè)技術學院,未經(jīng)金華職業(yè)技術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341345.7/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