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利用石蠟切片和掃描電鏡對同一樣品進行觀察的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341026.6 | 申請日: | 2017-05-1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102017B | 公開(公告)日: | 2019-11-08 |
| 發明(設計)人: | 張鑫;趙忠;江國彬;張一帆 | 申請(專利權)人: |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1N23/2251 | 分類號: | G01N23/2251;G01N23/22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智為時代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498 | 代理人: | 王加嶺;吉海蓮 |
| 地址: | 712100 陜***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利用 石蠟 切片 掃描電鏡 同一 樣品 進行 觀察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利用石蠟切片和掃描電鏡對同一樣品進行觀察的方法,其為對樣品石蠟包埋后進行組織切片,切片進行到樣品對稱軸,或根據觀察組織切片結果來確定,然后將剩余的已經包埋好的樣品蠟塊經過脫蠟處理后再進行電鏡掃描,獲得樣品切面的電鏡掃描結果。本發明充分利用一份樣品,不僅可以觀察到樣品內部的各種細胞形態,而且獲得樣品的電鏡掃描結果,同時可以觀察到組織的外部輪廓以及之中細微結構的高倍率、高分辨的三維像,這對研究植物形態發育將十分有利。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生物實驗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利用石蠟切片和掃描電鏡對同一樣品進行觀察的方法。
背景技術
植物組織的石蠟切片和電鏡掃描觀察技術已經趨于成熟,而對一份樣品的兩種觀察方法還并不常見。
石蠟切片是通過將生物組織切成薄片,然后通過光學顯微鏡觀察獲得組織切面輪廓以及組織中各種細胞的形態,所得的圖像具有廣視野、粗線條、大輪廓的特點,但是由于石蠟切片的圖像為平面圖像且光學顯微鏡放大的倍數有限(最大放大倍數1000倍),很難對植物組織的整體形態、三維立體形態和亞細胞結構做觀察。掃描電鏡技術則能很好的彌補這一不足。掃描電鏡技術通常是獲得組織的外部形態,其結果具有很強的立體感,能獲得三維結構圖像,且分辨率極高,對植物組織和亞細胞結構的準確分辨十分有利。然而電鏡掃描只能觀察到組織表面的形態,對于組織內部的形態不能進行觀察。
現有的技術方案是尋找兩個發育狀態相當的樣品,分別用石蠟切片與掃描電鏡來處理,以獲得這兩種觀察結果。另一種方法是對已經做成石蠟切片的蠟帶脫蠟處理后進行電鏡掃描觀察。然而,若是尋找兩個發育狀態相當的樣品來進行處理,那么問題是不可能存在兩個完全一致的樣品,獲得的只能是近似一致的結果,且對材料的浪費較大。若是利用對蠟帶脫蠟進行處理,缺點在于只能獲得切面的掃描圖像,而不能看到石蠟切片的結果;同時因樣片已經進行切片,所以無法獲得植物組織的三維輪廓。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利用石蠟切片和掃描電鏡對同一樣品進行觀察的方法。
本發明提供的利用石蠟切片和掃描電鏡對同一樣品進行觀察的方法,其為對樣品石蠟包埋后進行組織切片,切片進行到樣品對稱軸,或根據觀察組織切片結果來確定,然后將剩余的已經包埋好的樣品蠟塊經過脫蠟處理后再進行電鏡掃描,獲得樣品切面的電鏡掃描結果。
其中,所述的脫蠟處理為:將剩余樣品置于二甲苯或叔丁醇中,浸泡二甲苯的樣品置于40℃的恒溫箱中,浸泡叔丁醇的樣品置于60℃恒溫箱中,3小時換新溶液,重復3次,第三次過夜;
將置于二甲苯中退蠟的樣品轉移到1/2二甲苯+1/2乙醇(100%)混合液中在40℃的恒溫箱浸泡3小時,置于叔丁醇中退蠟的樣品轉移到1/2叔丁醇+1/2乙醇(100%)混合液中在40℃的恒溫箱浸泡3小時,之后兩種樣品都需換成100%乙醇浸泡3小時,重復100%乙醇浸泡3小時,再將樣品浸入乙酸異戊酯中;
將處理完的材料置于臨界點干燥儀中進行臨界點干燥。
本發明充分利用一份樣品,不僅可以觀察到樣品內部的各種細胞形態,而且獲得樣品的電鏡掃描結果,同時可以觀察到組織的外部輪廓以及之中細微結構的高倍率、高分辨的三維像,這對研究植物形態發育將十分有利。
附圖說明
圖1所示為白玉蘭種子石蠟切片光鏡圖像/200倍。
圖2所示為石蠟切片后剩余樣品經叔丁醇退蠟6h后的電鏡掃描圖像/200倍。
圖3所示為同一樣品經兩種觀察方法所得圖像對比,左側為電鏡掃描的圖像結果,右側為石蠟切片的光學圖像結果,圖中的紅框內為同一細胞/200倍。
圖4所示為白玉蘭種子石蠟切片圖像/40倍。
圖5所示為白玉蘭種子石蠟切片圖像/100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未經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341026.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