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具有微阻尼結構的檢測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339780.6 | 申請日: | 2017-05-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024312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9-15 |
| 發明(設計)人: | 印帥;吳林濤;董俊 | 申請(專利權)人: | 深圳麥科田生物醫療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L7/02 | 分類號: | G01L7/02;G01N11/14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慧實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44480 | 代理人: | 孫東杰 |
| 地址: | 518000 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區***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具有 阻尼 結構 檢測 裝置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具有微阻尼結構的檢測裝置,包括檢測部、傳動部和轉動部,檢測部與傳動部轉動連接,檢測部具有第一安裝槽,第一安裝槽具有開口,傳動部位于開口相對一端;轉動部一端與傳動部轉動連接,轉動部另一端插入待測樣本,轉動部用以將待測樣本的凝固產生的彈性力轉化為轉動扭矩,并通過傳動部將轉動扭矩傳遞至檢測部。通過在檢測部與轉動部之間設置傳動部,傳動部分別與檢測部與轉動部轉動連接,使得傳動部相對檢測部與轉動部的摩擦面積減小,甚至為點接觸,進而摩擦力變小,內部阻尼相應減小,保證檢測部獲得精確的轉動角度,保證血栓彈力值的測量準確性。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檢測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具有微阻尼結構的檢測裝置。
背景技術
在檢測血栓彈力值的過程中,對檢測裝置的內部阻尼有較高的要求。目前,市場上的檢測裝置并未設置用以減小內部阻尼的微阻尼結構,一般是直接將待測血樣與轉動部接觸,轉動部與檢測部直接轉動連接。由于轉動部與檢測部之間直接接觸面積大,兩者相對轉動的摩擦力大,即內部阻尼大,使得轉動部的轉動角度與檢測部的轉動角度存在較大差異,導致檢測部測量的血栓彈力值相對真實值存在較大偏差。
發明內容
本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具有微阻尼結構的檢測裝置,實現了在血栓彈力值的測量過程中,檢測裝置內部阻尼小,血栓彈力值測量精度高的要求。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具有微阻尼結構的檢測裝置,所述檢測裝置包括檢測部、傳動部和轉動部,所述檢測部與所述傳動部轉動連接,所述檢測部具有第一安裝槽,所述第一安裝槽具有開口,所述傳動部位于開口相對一端;所述轉動部一端與所述傳動部轉動連接,所述轉動部另一端插入待測樣本,所述轉動部用以將待測樣本的凝固產生的彈性力轉化為轉動扭矩,并通過所述傳動部將轉動扭矩傳遞至所述檢測部。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安裝槽相對開口一端設有第一球面凹槽,所述傳動部包括第一滾珠,所述第一滾珠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球面凹槽內。
進一步地,所述傳動部還包括軸承組件,所述軸承組件與所述第一滾珠滾動連接,所述軸承組件位于所述第一滾珠遠離所述第一球面凹槽的一端。
進一步地,所述傳動部還包括第二滾珠,所述第二滾珠與所述軸承組件滾動連接,所述第二滾珠與所述第一滾珠相對設置,所述第二滾珠位于所述軸承組件遠離所述第一滾珠的一端。
進一步地,所述軸承組件靠近所述第一滾珠一端設有第二球面凹槽,所述軸承組件靠近所述第二滾珠一端設有第三球面凹槽,所述第一滾珠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球面凹槽內,所述第二滾珠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三球面凹槽內。
進一步地,所述第二球面凹槽和所述第三球面凹槽的表面粗糙度為Ra0.025~Ra0.05,所述第一滾珠和所述第二滾珠的表面粗糙度為Ra0.05~Ra0.1。
進一步地,所述第二球面凹槽的直徑和所述第三球面凹槽的直徑分別為3.95mm~4.05mm,所述第二球面凹槽的槽深和所述第三球面凹槽的槽深為0.35mm~0.45mm;所述第一滾珠的直徑和所述第二滾珠的直徑分別為3.493mm~3.507mm。
進一步地,所述轉動部還包括與所述第二滾珠滾動連接的柱塞,所述柱塞與所述第二滾珠接觸,所述柱塞靠近所述第二滾珠一端設有第四球面凹槽,所述第二滾珠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四球面凹槽內,所述柱塞用以相對所述第二滾珠轉動。
進一步地,所述柱塞設有第二安裝槽,所述第二安裝槽內設有彈簧,所述彈簧一端與所述第二安裝槽內底面固定連接,所述彈簧另一端與所述第二滾珠彈性接觸,所述彈簧用以對所述第二滾珠施加彈性回復力。
進一步地,所述檢測部包括軸套和彈性扭絲,所述彈性扭絲與所述軸套固定連接,所述彈性扭絲用以檢測所述軸套的旋轉角度。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深圳麥科田生物醫療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深圳麥科田生物醫療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339780.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