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智能建筑外墻防塵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337938.6 | 申請日: | 2017-05-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138004A | 公開(公告)日: | 2017-09-08 |
| 發明(設計)人: | 王德宇;鄧學璟;李悅;張成龍 | 申請(專利權)人: | 深圳市德賽工業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1D49/00 | 分類號: | B01D49/00;E04B2/00;E04B1/92 |
| 代理公司: | 廣州粵高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44102 | 代理人: | 陳衛,禹小明 |
| 地址: | 518000 廣東省深圳市南***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智能建筑 外墻 防塵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智能建筑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智能建筑外墻防塵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建筑物的高度越來越高,建筑材料越來越廣泛,導致建筑物外表面的清理衛生也越來越難實現。
目前清洗建筑物外表面的解決辦法,多是采用“蜘蛛人”高空作業,通過安全繩綁縛吊于建筑物外,人工清除建筑物表面。但這種辦法清理效果較差,效率比較低,通常需要較長時間來清理,并且在清理是需要在大廈樓底隔離出一定的安全范圍。增加了作業人員和路人的潛在危。
另外,人類對自然環境的破壞日趨嚴重,PM2.5、PM10等粉塵污染也也來越嚴重,建筑物外墻的清潔頻率也相應增加。人工清理外墻已經逐漸不適合當今環境。
發明內容
本發明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提供了智能建筑外墻防塵裝置。
一種智能建筑外墻防塵裝置,包括:
光電效應系統,用于利用自然光線產生游離在空氣中的負電離子;以及
灰塵排斥系統,用于排斥顯負電性的懸浮微粒。
所述粉塵排斥系統設置在所述光電效應系統附近,所述光電效應系統設置在建筑物的建筑外墻表面。
進一步的,所述光電效應系統包括第一負電離子產生單元,所第一負電離子產生單元為金屬薄板。
進一步的,所述金屬薄板的材質為鋅或鋁。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負電離子產生單元設置在密閉容器內,所述密閉容器由透明玻璃構成,其內保持真空或注入惰性氣體。
進一步的,所述灰塵排斥系統包括第二負電離子產生單元以及離子傳導裝置,所述離子傳導裝置將所述第二負電離子產生單元產生的負電離子傳導到建筑物外墻表面。所述離子傳導裝置包括導電層以及絕緣層,所述絕緣層平鋪所述建筑外墻表面,所述導電層平鋪于所述絕緣層表面,并與所述第二負電離子產生單元的負電離子發生端電連接。所述導電層為導電薄膜。
優選的,所述建筑外墻為玻璃外墻。
優選的,所述光電效應系統以及所述灰塵排斥系統相間設置。另外,防塵裝置還包括定時裝置,所述定時裝置連接在所述第二負電離子產生單元與電源之間。
本發明的所起到的有益效果包括:
1、通過光電效應持續釋放負電離子,使其附近的懸浮顆粒帶負電荷,并配合帶負電荷的灰塵排斥系統將空氣中帶負電荷的懸浮顆粒排斥開,達到防塵保潔的目的。
2、利用光電效應產生負電離子有效減少能耗。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一中智能建筑外墻防塵裝置的架構原理圖。
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一中智能建筑外墻防塵裝置的架構原理圖。
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二中智能建筑外墻防塵裝置的光電效應系統的結構原理圖。
圖4為本發明實施例三中智能建筑外墻防塵裝置的架構原理圖。
光電效應系統為1;第一負電離子產生單元為11;密閉容器為12;灰塵排斥系統為2;第二負電離子產生單元為21;離子傳導裝置為22;導電層為221;絕緣層為222;定時裝置為3。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進行詳細闡述,以使本發明的優點和特征更易被本領域技術人員理解,從而對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作出更為清楚的界定。
實施例1:
一種智能建筑外墻防塵裝置,用于防止建筑物外墻匯集灰塵,機構設置在建筑物的外墻出,如圖1所示。具體包括光電效應系統1以及灰塵排斥系統2,其中用于利用自然光線產生游離在空氣中的負電離子。灰塵排斥系統2則用于排斥顯負電性的懸浮微粒。光電效應系統1設置在建筑外墻表面,通過接收太陽光線產生光電效應,從而產生逃逸的電子,形成負電離子。負電離子會吸附在空氣中懸浮微粒上,使空氣中的懸浮微粒顯負電性。
此時 ,只要將粉塵排斥系統設置在光電效應系統1附近,粉塵排斥系統工作后即會在表面產生負電性,利用同極相斥的原理,即可以將顯負電性的懸浮微粒排斥開,從而保持建筑外墻的清潔。
本實施例中的光電效應系統1包括第一負電離子產生單元11,所第一負電離子產生單元11為金屬薄板,在形狀方面可以根據智能建筑的設計需要進行裁剪、變形等,使其適應建筑外墻。金屬種類可以選擇沸點較高,化學性質不是太激烈的金屬材料,如鋅、鋁等。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深圳市德賽工業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經深圳市德賽工業研究院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337938.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機身半框精準加工工裝
- 下一篇:一種鋼管桿的切割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