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懸浮體系中鐵磁性粉體團聚程度測定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336328.4 | 申請日: | 2017-05-1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872287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3-26 |
| 發明(設計)人: | 黃鋼;楊培強;楊翼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健康醫學院 |
| 主分類號: | G01N24/08 | 分類號: | G01N24/08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01318 上***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懸浮 體系 鐵磁性 團聚 程度 測定 方法 | ||
1.一種懸浮體系中鐵磁性粉體團聚程度測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配制不同固含量ω的粉體懸浮溶液,溶質為鐵磁性的粉體,溶劑為水;
(2)對步驟(1)所配制的溶液分別用純水進行一系列稀釋,是將溶液稀釋至濃度變化與弛豫率呈線性關系為止,然后采用核磁共振技術分別測得純水以及上述稀釋后不同梯度濃度粉體懸浮溶液樣品的T2弛豫時間并計算出弛豫率R2、R2f,其中R2、R2f分別為粉體顆粒懸浮體系與溶劑的弛豫率,即分別為相應的T2弛豫時間的倒數;最終得出不同固含量的粉體懸浮溶液在粉體處于完全分散開時的ω’值,ω’為粉體材料在理想狀態下完全分散開時的固含量;濃度范圍的限定應保證在限定濃度范圍內樣品弛豫時間不大于2000ms,同時擬合曲線的截距與1/T2f即自由水弛豫時間的倒數大小相當;所述的核磁共振技術采用低場核磁共振技術;所述的低場核磁共振技術作為懸浮液中粉體顆粒的團聚程度φ測試基礎,通過測試粉體顆粒表面溶劑與自由溶劑分子運動性差異---T2弛豫時間大小來間接表征顆粒被液體覆蓋的面積大??;
(3)計算懸浮體系中粉體團聚程度φ(%):
φ(%)=1-(S覆蓋面積/S總表面面積)
=1-[(R2sp*R2f)/(Ψ*Kp)]覆蓋面積/[(R2sp*R2f)/(Ψ*Kp)]總表面面積
=1-[ω’(1-ω)R2sp]/[ω(1-ω’)R’2sp]
其中:S覆蓋面積為粉體顆粒在液體介質中的覆蓋面積,S總表面面積為粉體材料在理想狀態下完全分散開時的覆蓋面積,S覆蓋面積=[(R2sp*R2f)/(Ψ*Kp)]覆蓋面積,S總表面面積=[(R2sp*R2f)/(Ψ*Kp)]總表面面積;
R2sp為相對弛豫率,由公式R2sp=(R2-R2f)/R2f計算得出;Ψ為材料體積比,Ψ=Vp/VL=(ω*ρL)/[ρp*(1-ω)],Vp為粉體顆粒體積,VL為溶劑體積;固含量ω、溶劑密度ρL、粉體顆粒密度ρp均為已知;Kp為粉體顆粒表面特性參數,為一常量;R’2sp為粉體材料在理想狀態下完全分散開時的相對弛豫率;
(4)繪制粉體材料團聚程度大小的φ(%)與其在體系中不同固含量ω下的對應關系曲線,用于評價粉體材料的分散性差異。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懸浮體系中鐵磁性粉體團聚程度測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鐵磁性的粉體的基本顆粒尺寸處于亞微米或納米級別。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懸浮體系中鐵磁性粉體團聚程度測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鐵磁性的粉體包括但不限于鐵粉的鐵磁性的材料。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懸浮體系中鐵磁性粉體團聚程度測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鐵磁性的粉體在懸浮溶液中的含量為50g/L以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健康醫學院,未經上海健康醫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336328.4/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