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多功能架空線防震錘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335561.0 | 申請日: | 2017-05-1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086529B | 公開(公告)日: | 2018-08-28 |
| 發明(設計)人: | 楊明軍 | 申請(專利權)人: | 國家電網公司;國網河南省電力公司信陽供電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2G7/14 | 分類號: | H02G7/14 |
| 代理公司: | 鄭州德勤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1128 | 代理人: | 黃軍委 |
| 地址: | 100761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多功能 架空 防震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多功能架空線防震錘,包括功能座板、自動鎖緊器和兩個錘頭,所述自動鎖緊器固定在所述功能座板上;所述功能座板上設置有依次相連的無線定位模塊、高壓自取電模塊、無線通信模塊和在線監測模塊;所述自動鎖緊器包括殼體、卡鉤、定位卡柱、活動卡柱和拉簧,所述殼體的兩側壁上分別開設有導向滑道和線纜卡緊槽;所述卡鉤的一端分別固定設置所述感應線圈和所述活動卡柱,所述定位卡柱和所述活動卡柱通過所述拉簧相連接。該多功能架空線防震錘結構簡單,安裝方便,可通過所述自動鎖緊器自動安裝在架空線纜上,同時該裝置可以實現防震錘位置的實時監控,發生移位時能及時通知檢修人員,方便檢修人員的查找。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輸電設備,具體的說,涉及了一種多功能架空線防震錘。
背景技術
傳統的防震錘一般是由兩個鑄鐵錘頭,一根短鋼絞線以及固定在鋼絞線上的夾線板組成。當架空線產生振動時,安裝在架空線上的防振錘隨之上下運動,由于錘頭的惰性作用使連接錘頭的鋼絞線不斷上下彎曲,鋼絞線股間及材料內部分子間產生摩擦從而消耗能量。鋼絞線上下彎曲得越厲害,所消耗的振動能量就越大,使風傳給架空線的振動能量被消耗得不能產生大幅度的振動。 由于殘存的振動能量減少,架空線的振幅也就較小。防振錘是靠消耗架空線振動的能力,達到控制振幅來保護架空線。但是傳統安裝防震錘必須停電才能完成;另一方面,當防震錘松動滑落至線路中部時,不但無法吸收線路上震蕩的能量,反而容易在線路中部增加重量,導致架空線的震蕩更加劇烈,更容易增加架空線的金屬疲勞,甚至產生損壞或斷裂等安全隱患。現有技術中,防震錘安裝在輸電線路上之后只能靠人力肉眼觀察它的位置,人工無法實現實時觀察,并且將防震錘復位時,檢修人員需通過絕緣梯等工具在導線上移動到防震錘的跑位點,檢修工作量和難度較大,危險系數較高。
為了解決以上存在的問題,人們一直在尋求一種理想的技術解決方案。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從而提供一種安裝步驟簡單、能自動在線檢測的多功能架空線防震錘。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所采取的技術方案為:一種多功能架空線防震錘,它包括功能座板、自動鎖緊器和兩個錘頭,兩個所述錘頭通過一連接桿固定連接,所述連接桿通過一連接板與所述功能座板固定連接;所述自動鎖緊器固定在所述功能座板上;
所述功能座板包括底座和設置在所述底座上的無線定位模塊、高壓自取電模塊、無線通信模塊和在線監測模塊,所述高壓自取電模塊分別與所述無線通信模塊、所述無線定位模塊和所述在線監測模塊相連接;其中,所述高壓自取電模塊包括依次連接的感應線圈、整流電路模塊和濾波穩流模塊;
所述自動鎖緊器包括殼體、卡鉤、定位卡柱、活動卡柱和拉簧,所述殼體的兩側壁上分別開設有導向滑道和線纜卡緊槽;所述導向滑道的底端固定設置有限位凸起;所述卡鉤的一端分別固定設置所述感應線圈和所述活動卡柱,所述活動卡柱的一端卡入所述導向滑道設置;所述卡鉤的另一端開設有定位卡柱導向槽,所述定位卡柱固定設置在所述殼體上且所述定位卡柱與所述定位卡柱導向槽間隙配合,所述定位卡柱和所述活動卡柱通過所述拉簧相連接。
基于上述,所述在線監測模塊為微氣象在線監測裝置、視頻在線監控裝置或覆冰在線監測裝置。
基于上述,所述無線通信模塊為GSM模塊。
基于上述,所述無線定位模塊為紅外線定位裝置。
基于上述,所述卡鉤包括圓弧形鉤部和與所述圓弧形鉤部一體設置的長方體柄部,所述活動卡柱固定設置在所述圓弧形鉤部上,所述定位卡柱導向槽設置在所述長方體柄部上。
基于上述,所述線纜卡緊槽橫截面為與所述圓弧形鉤部相配合的半圓弧形。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國家電網公司;國網河南省電力公司信陽供電公司,未經國家電網公司;國網河南省電力公司信陽供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335561.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