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具有手性微結構的金屬玻璃超材料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335249.1 | 申請日: | 2017-05-1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012409B | 公開(公告)日: | 2018-03-16 |
| 發明(設計)人: | 沙振東;滕云;劉子順;王鐵軍 | 申請(專利權)人: | 西安交通大學 |
| 主分類號: | C22C45/00 | 分類號: | C22C45/00;B82Y30/00;B82Y40/00 |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61215 | 代理人: | 何會俠 |
| 地址: | 710049 陜***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具有 手性 微結構 金屬 玻璃 材料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超材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具有手性微結構的金屬玻璃超材料。
背景技術
多孔結構常被用作結構防護材料和夾芯填充材料,現在已經廣泛應用于航空、航天等重要領域,包括一些結構的主、次承力結構件,如機翼、機身、尾翼以及雷達罩等部位。多孔結構與其他傳統材料相比,具有相對密度小、能夠減少應力集中等特性,還可以通過對結構的優化設計,獲得較好的減振、隔熱等特殊性能。普通的多孔結構在受到載荷作用時,宏觀變形通常表現為正泊松比特性,即在垂直于載荷作用的方向上,材料會由加載部位向四周擴散,特別是受到沖擊載荷的情況下,造成材料結構局部的松散軟化。而且相對塊體材料來說,普通多孔結構的強度并不高,大部分結構的強度極限遠低于相同尺寸大小的塊體合金材料,在強度上并沒有特別明顯的優勢。再加上制備多孔結構的材料大都是傳統合金,由于晶界、位錯等缺陷的存在,傳統合金的彈性極限較小,在承受大載荷時,很容易發生不可逆的塑性變形,造成結構失穩破壞。要進一步改善這些缺陷,合理的結構設計和制作材料的選擇就顯得尤為關鍵。
而手性結構作為一種特殊的負泊松比多孔結構,同樣具有多孔結構的特殊性能。除此之外,手性結構還具有負泊松比的特性,在受到載荷后,特別是沖擊載荷,會向受載部位附近收縮,使材料的局部密度增大,吸收部分沖擊產生的能量,進而提高其抗沖擊載荷的能力。相對于同樣尺寸大小的塊體材料,傳統手性結構雖然可以有效降低構件的重量,但是與此同時其整體的楊氏模量、強度極限同樣會大幅度的降低,無法承受大載荷,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手性結構在特定領域的應用。此外,傳統的手性結構大多應用于大尺寸的結構件,對細微承力結構就不太適用,而且也無法制備出精確度要求很高的器件,比如在微電子行業的一些元器件。
金屬玻璃,又稱為非晶合金,是通過對熔融狀態時的金屬液體快速冷卻獲得的非晶態固體。金屬玻璃短程有序、中長程無序的微觀結構,不會出現位錯和晶界等缺陷,使其屈服極限接近理論極限。而且金屬玻璃易加工、易成型,是由于表面原子排列致密,具有很精準的熱形成能力,可以達到納米級別的表面精度,能夠實現各種精細結構的精確制備。而且金屬玻璃在具有高的屈服強度的同時,還具有高彈性極限、高強度、耐磨損和耐腐蝕等優異性能。但是與此同時,由于沒有滑移面、位錯等塑性變形機制,金屬玻璃的室溫塑性變形能力極差,通常拉伸塑性應變近乎為0。
發明內容
為了改善上述多孔結構、手性結構、金屬玻璃的缺陷,本發明提供一種具有手性微結構的金屬玻璃超材料,利用各自的長處,把手性多孔微結構應用到金屬玻璃中,在保持輕質、負泊松比的情況下,實現結構整體的高彈性、高強度、大塑性,很大程度上改進了傳統手性材料以及金屬玻璃本身的力學性能,并且利用金屬玻璃超高的加工精度,實現了從微觀領域到宏觀范圍的多尺度金屬玻璃超材料制備,有望應用于吸聲、吸能、減振等特定領域,比如應用于坦克、潛艇防護裝甲的結構件。
為了達到以上目的,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具有手性微結構的金屬玻璃超材料,把手性微結構運用到金屬玻璃材料中,包括由金屬玻璃材料制備的多個圓柱1以及連接圓柱的韌帶2。
所述多個圓柱1是實心或者空心等截面圓柱,大小一致,且相鄰圓柱之間的距離相等,為正多邊形排列。
所述的韌帶2具有相同的厚度,且相鄰韌帶的夾角均相同,采用手性排列或反手性排列。
每個圓柱及其連接的韌帶2形成的手性微結構的尺度為微納米量級,是一種具有負泊松比的輕質多孔結構。
所述金屬玻璃材料是快速冷卻金屬液體獲得的非晶態金屬固體,具有易加工、易成型、高彈性、高強度、耐磨損和耐腐蝕的特性。且金屬玻璃表面原子排列致密,具有很高的表面精度,可以實現納米級別的加工精度。
通過改變韌帶2厚度來調控變形與斷裂機制,當韌帶2厚度小于100納米時,結構整體發生硬化現象和塑性破壞;當韌帶2厚度大于100納米時,結構整體發生剪切帶脆性斷裂。
通過改變韌帶2數量、長度、排列方式或者圓柱1的半徑來調控其整體力學性能,韌帶2長度越長,或者圓柱1的半徑越小,結構的密度和強度會相應降低,但是塑性會明顯增加。
每個圓柱上連接的韌帶2的數量為三條、四條或六條。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西安交通大學,未經西安交通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335249.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