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物聯網技術的霧霾治理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334853.2 | 申請日: | 2017-05-1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085390A | 公開(公告)日: | 2017-08-22 |
| 發明(設計)人: | 朱二喜;徐敏;周玉珍;周方林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信息職業技術學院 |
| 主分類號: | G05B19/04 | 分類號: | G05B19/04;B01D47/06;G01D21/02 |
| 代理公司: | 無錫萬里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32263 | 代理人: | 王傳林 |
| 地址: | 214000***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聯網 技術 治理 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環境污染治理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基于物聯網技術的霧霾治理系統。
背景技術
霧霾,顧名思義是霧和霾。霧霾是特定氣候條件與人類活動相互作用的結果。高密度人口的經濟及社會活動必然會排放大量細顆粒物(PM 2.5)等污染源,一旦排放超過大氣循環能力和承載度,細顆粒物濃度將持續積聚,此時如果受平穩天氣等影響,極易出現大范圍的霧霾。
霧霾是一種大氣污染狀態,霧霾是對大氣中各種懸浮顆粒物含量超標的籠統表述,尤其是PM2.5(空氣動力學當量直徑小于等于2.5微米的顆粒物)被認為是造成霧霾天氣的“元兇”。霧霾的源頭多種多樣,比如汽車尾氣、工業排放、土壤、道路或建筑揚塵、垃圾焚燒,甚至火山噴發等等,霧霾天氣通常是多種污染源混合作用形成的。
世界各國都在研究霧霾治理技術,尤其是在中國,受霧霾的影響極其深重。中國各地方時常發出霧霾預警,霧霾濃度甚至在有的地方超過了500微克每立方米,造成了極重的嚴重空氣污染。治理霧霾迫在眉睫,除了從源頭上減少污染源的排放,也要從空氣治理上下功夫,給人們的生產生活造就好的空氣環境。在現有市場上,仍缺乏一種能耗低、無污染、效果好、節水的裝置,用于治理城市公共空間的大氣污染及霧霾問題。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基于物聯網技術的霧霾治理系統,本系統不會引入新的污染、能源自給、自動凈化、重復利用,形成了一個封閉式自循環系統,使得空氣中的污染源不斷被下降的水滴吸附,從而使空氣得到凈化。
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基于物聯網技術的霧霾治理系統,包括能源供給裝置、儲能裝置、儲水裝置、供水裝置、凈化裝置、控制裝置和云端訪問模塊,所述儲水裝置為設置在地下的水窖,所述供水裝置包括電機、高壓水泵、第一水管、第二水管和噴頭,所述電機與高壓水泵相連,所述電機用于向高壓水泵提供動力,所述高壓水泵的進液口通過第一水管與儲水裝置相連,所述高壓水泵的出液口通過第二水管與噴頭相連接,所述控制裝置與高壓水泵相連,所述控制裝置與云端訪問模塊相連,所述儲能裝置與能源供給裝置相連,所述儲能裝置用于儲存能源供給裝置產生的能源,所述儲能裝置與電機和控制裝置相連。
優選的,所述能源供給裝置選用風力發電裝置或光伏發電等清潔能源發生裝置。
優選的,所述凈化裝置為帶有植被的土壤。
優選的,所述霧霾治理系統還包括PM2.5傳感器、溫度傳感器和風速傳感器,所述PM2.5傳感器、溫度傳感器和風速傳感器的輸出端均與控制系統的輸入端相連接。
本發明達到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是基于物聯網技術搭建的一個霧霾治理系統,利用風能和光伏等有效的清潔能源給系統提供電能,利用高壓水泵將水送到一定的高度,通過噴頭將水均勻的噴灑到空中,水滴在下降過程中不斷吸附空氣中的污染源使空氣等到凈化;在水滴下降到地面上,通過草坪等植被和黏性的土壤使下降的水自凈化,然后收集到事先挖掘的水窖里,繼續使用;本發明不會引入新的污染,能源自給,水自凈化,重復利用,形成一個封閉式自循環系統;而且使得空氣中的污染源不斷被下降的水滴吸附,從而使空氣得到凈化;本發明的控制模塊與云端訪問模塊相連,可以通過移動設備、互聯網等遠程訪問系統實現溫度、PM2.5濃度等參數的設置。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控制裝置的框架圖;
其中,1、能源供給裝置,2、儲能裝置,3、儲水裝置,4、供水裝置,41、電機,42、高壓水泵,43、第一水管,44、第二水管,45、噴頭,5、凈化裝置,6、控制裝置,61、PM2.5傳感器,62、溫度傳感器,63、風速傳感器,7、云端訪問模塊。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做進一步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未經江蘇信息職業技術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334853.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智能農業系統
- 下一篇:基于PIS系統的IAP軟件在線升級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