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鉀鹽的找礦勘探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334503.6 | 申請日: | 2017-05-1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085245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9-17 |
| 發明(設計)人: | 山發壽;樊啟順;魏海成;秦占杰;李建森;都永生;袁秦;張湘如;山成彬;弋嘉喜;李玉文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科學院青海鹽湖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G01V9/00 | 分類號: | G01V9/00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銘粵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4304 | 代理人: | 孫偉峰 |
| 地址: | 810008*** | 國省代碼: | 青海;6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鉀鹽 勘探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鉀鹽的找礦勘探方法,包括步驟:S1、選定一具有找鉀前景的區域作為目標區域;S2、勘測并確定目標區域內鹽巖體的剖面形態,并確定各剖面形態下鹽巖體的最厚沉積位置;S3、根據鹽巖體的剖面形態及其對應的最厚沉積位置,確定預測鉀鹽沉積層的位置;S4、在預測鉀鹽沉積層進行鉆井取樣并分析,以確定是否屬于鉀鹽礦床。根據本發明的鉀鹽的找礦勘探方法,利用鹽巖沉積后在形態變化過程中所導致的鉀鹽儲存位置及形態的變化的不同,僅通過分析具有找鉀前景的目標區域鹽巖體的剖面形態,即可最大程度地縮小鉀鹽找礦勘探的范圍并進一步明確預測鉀鹽沉積層的位置,對于鉀鹽礦床的預測和找礦勘探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礦產資源勘查技術領域,具體地講,涉及一種鉀鹽的找礦勘探方法。
背景技術
鉀肥是農業生產中鉀元素的主要來源,是農業生產中用量最多的三種化肥之一,施加鉀肥可提高農作物產量,改善農作物品質。我國是農業大國,鉀肥是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保障之一。我國缺乏鉀鹽資源,每年有50%左右的鉀肥依賴進口,且我國已探明鉀鹽資源中98%為液體礦,隨著鹵水日益枯竭,鉀資源可持續利用前景堪憂。因此,建立一種簡單易行的鉀鹽的找礦勘探方法,在我國具有鉀鹽礦床勘探前景的區域開展針對性的鉀鹽勘查,找到大型鉀鹽礦床是解決我國鉀肥依賴進口的關鍵。
但是,目前我國并沒有鉀鹽的具體找礦勘探方法,主要是通過以下途徑來找到和發現鉀鹽礦床:(1)油鉀兼探,現知的一些大型鉀鹽礦床多是在石油勘探中發現的;(2)巖鹽礦勘探過程中發現鉀礦,該方法是在巖鹽礦勘探過程中運用化探的方法發現鉀異常,是在尋找其它礦藏時偶爾找到鉀鹽礦;(3)通過區域地質分析與對比,厘定成鉀區域及成鉀層位;首先,根據石鹽與鹵水地球化學線索進行綜合分析勘探,主要研究對成鹽成鉀有利的找礦標志和線索,例如:調查鹽泉,注意觀察鉀、溴含量較高的泉泄地段,以水化學特征系數(鉀氯系數、鎂氯系數、鈉氯系數、硼氯系數)作為找鉀指標;其次厘定地質歷史時期有利的成鉀區域,通過對區域內盆地演化、環境變化、物質來源、巖相古地理、鹽類沉積化學組成和礦物組成的研究,確定找鉀靶區和成鉀層位,通過實施地質鉆探確定成鉀區域內的成鉀層位,例如:選定有利的成鉀區域,詳細研究區域的構造、地質、環境變化,詳測代表性含鹽或可能含鹽的沉積剖面,研究分析鹽相的縱橫向變化,厘定成鹽找鉀的層位,實施鉆探驗證。
當采用以上途徑尋找鉀鹽礦床時,前兩種途徑是在找其它資源時偶爾找到鉀鹽礦,偶然性因素非常大;第三種途徑需要通過大量區域地質、盆地演化、物質來源的研究,并通過巖相古地理分析、沉積剖面詳測,以及巖心鉆探、巖心分析、物探測井方法密切配合才有可能確定鉀鹽找礦靶區,勘探及分析過程繁瑣復雜。
發明內容
為解決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鉀鹽的找礦勘探方法,其僅利用具有找鉀前景的目標區域內鹽巖體的剖面形態,即可明確預測鉀鹽沉積層的位置,提供了一種具體、有效、可行的鉀鹽的找礦勘探方法。
為了達到上述發明目的,本發明采用了如下的技術方案:
一種鉀鹽的找礦勘探方法,包括步驟:
S1、選定一具有找鉀前景的區域作為目標區域;
S2、勘測并確定所述目標區域內鹽巖體的剖面形態,并確定各剖面形態下所述鹽巖體的最厚沉積位置;
S3、若所述鹽巖體的剖面形態呈凹形態,則以該剖面形態的最厚沉積位置為中心,確定所述鹽巖體的凹地內部、且靠近地表層的鹽層為預測鉀鹽沉積層;若所述鹽巖體的剖面形態呈口形態,則以該剖面形態的最厚沉積位置為中心,確定所述鹽巖體的凸出部上方、且靠近地表層的鹽層為預測鉀鹽沉積層;若所述鹽巖體的剖面形態呈凸形態,則以該剖面形態的最厚沉積位置為中心,確定所述鹽巖體的鹽背斜核部兩翼上方、且靠近地表的鹽層為預測鉀鹽沉積層;
S4、在所述預測鉀鹽沉積層進行鉆井取樣并分析,以確定所述預測鉀鹽沉積層是否屬于鉀鹽礦床。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科學院青海鹽湖研究所,未經中國科學院青海鹽湖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334503.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