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提高燈盞花緩苗期成活率的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332611.X | 申請日: | 2017-05-1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182479A | 公開(公告)日: | 2017-09-22 |
| 發明(設計)人: | 王美玲;羅桂昌 | 申請(專利權)人: | 宣威市龍津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A01G1/00 | 分類號: | A01G1/00;A01G13/00;A01G25/16;A01N43/80;A01N43/38;A01N37/46 |
| 代理公司: | 昆明盛鼎宏圖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53203 | 代理人: | 許競雄 |
| 地址: | 655000 云南*** | 國省代碼: | 云南;5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提高 燈盞 苗期 成活率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提高燈盞花緩苗期成活率的方法,屬于燈盞花植物的栽培以及病蟲害防治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燈盞花 ,又名燈盞細辛 ,為菊科植物短葶飛Erigeron breviscapus(Vant.) Hand.- Mazz.的全草 ,主要分布在云南、廣西等地。燈盞花性味辛、微苦 ,溫 ,具有散寒解表、祛風除溫、溫絡止痛之功效。近年來 ,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 ,燈盞花及其制劑廣泛用于心腦血管病等多種疾病的治療。燈盞花是云南省重要的天然藥物資源,野生燈盞花于上世紀90年代經人工引種馴化為大田種植,種植面積已超8萬畝,是云南繼三七之后的第二大中藥產業,經過眾多科研人員和技術人員的長期努力,燈盞花大田產量和質量得到大幅提升。現目前人工種植燈盞花主要靠漂浮育苗移栽到大田進行規模化生產,較之前采用直播方式種植有許多突出優點,比如減少種子用量、降低人工管理成本、增強植株長勢等方面的優勢都是直播技術所不具有的。但漂浮育苗移栽也有一些不足,病害發生嚴重且不容易控制,燈盞花移栽結束到成活這個時期統稱緩苗期,雖然燈盞花的緩苗期比較短只有15天左右,但是多種因素造成緩苗期燈盞花幼苗死亡率高達5%—20%,給大田農業生產造成了較大的損失。燈盞花種植技術人員和相關的科研人員,也圍繞著燈盞花的病蟲害防治做過較多的研究,其中“嚴世武, 李林玉, 李紹平,等. 一種燈盞細辛根腐病和莖腐病的防治方法: CN, CN 101690450 B[P]. 2011.”文中針對大田管理時期,對燈盞花的主要病害根腐病做出了比較系統的解釋,使用殺菌劑百菌清、五氯硝基苯來預防燈盞花的根腐病和莖腐病,效果比較明顯。有眾多文獻資料中論述用百菌清、多菌靈、敵磺鈉、五氯硝基苯等常用殺菌劑來防治燈盞花根腐病,但以上常規殺菌劑在燈盞花種植過程中長期使用并且使用量常年居高不下,導致致病菌鐮刀菌抗藥性已經非常強,所以現在使用防病效果越來越差。本發明主要針對燈盞花緩苗期根腐病和其他操作規范問題展開研究探討,采用多種措施協同使用,以達到降低燈盞花緩苗期幼苗死亡率居高不下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是通過多種農藝措施相結合使用,營造一種適宜燈盞花幼苗生長而不利于病原菌生存的環境,并且規范移栽操作過程,從而降低緩苗期幼苗死亡率。
本發明的目的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
本發明移栽過程中因為外界不利的環境因素和人為操作不規范的原因,加之多種因素造成燈盞花緩苗期根腐病頻發,導致了緩苗期燈盞花幼苗死亡率較高。
燈盞花屬于喜陽植物,但光補償點和飽和點區間比較小,雖然根部須根系比較發達,但根系主要分布在地下5—20cm的土層,屬于淺根系作物,且比較脆弱,土壤含水量較多透氣性不好時容易引起根部腐爛,燈盞花另一個特性就是喜肥而不耐肥,綜合以上燈盞花生長習性,移栽燈盞花的地塊要求土質疏松肥沃排水便利,澆水便利且向陽的坡地最為適宜燈盞花的種植。燈盞花的種植每年需要輪茬,且前茬忌十字花科和茄科作物,與禾本科作物輪作燈盞花植株長勢最佳患病率最低,所以選擇適宜的地塊和進行科學的輪茬種植,可以有效地降低病害發生的概率。
4—5月為云南燈盞花主要移栽時期,此時間內晴天正午氣溫多在28℃以上,并且降雨相對較少空氣濕度較小,燈盞花幼苗苗期生活在濕度較大育苗池中,環境突然改變,幼苗處于比較脆弱的時期,外界不利的高溫低濕條件很容易造成幼苗脫水死亡,晴天高溫灼傷燈盞花幼苗,所以移栽工作盡量選擇多云或陰天進行,此時移栽成活率最高,另外雨天大田泥濘不便于移栽進行工作,并且稀泥容易裹住幼苗,移栽成活率較低。
在移栽過程中燈盞花幼苗根部沒有全部栽入到泥土中,或者與泥土接觸面過小,另外如果移栽之后不及時對幼苗進行澆水或澆水量,也會造成幼苗死亡。
據研究表明燈盞花緩苗期根腐病致病病原菌主要是鐮刀菌屬和腐霉屬等真菌,誘發燈盞花緩苗期根腐病的原因主要有兩方面的因素:1、土壤環境因素,土壤高溫高濕不透氣,或者連作障礙,土壤性質等方面的原因都會導致根腐病的發生。2、幼苗因素,主要表現為漂浮育苗環境長期處于高溫高濕的狀態,病原菌滋生嚴重,或者苗期幼苗感病未愈,攜帶大量病原菌,另外育苗時間過長會導致燈盞花幼根老化生長能力減弱容易感病。病原菌能在高溫高濕不透氣的環境中快速增殖,產生的孢子能在土壤中越冬,連作地塊致病率更高,所以想要防治緩苗期燈盞花根腐病首先就要營造一種不適宜病原菌生存的環境,燈盞花適宜的生長環境恰好和致病菌生存環境相反,控制好土壤的相對濕度和增加土壤透氣性有助于燈盞花的生長和降低根腐病的發生。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宣威市龍津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未經宣威市龍津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332611.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黃精的仿野生栽培方法
- 下一篇:一種無公害萵筍的栽培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