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模擬油藏巖石顆粒粗糙面上水膜的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332341.2 | 申請日: | 2017-05-1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831102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6-16 |
| 發明(設計)人: | 張紅欣;劉月田;閔令元;孟小海;陳霆;張民;周靜;李新;范菲;孫強;李培倫;劉研卿;楊偉宇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勝利油田分公司勘探開發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G01N15/08 | 分類號: | G01N15/08;G01N1/36 |
| 代理公司: | 濟南日新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7224 | 代理人: | 崔曉艷 |
| 地址: | 257000 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模擬 油藏 巖石 顆粒 粗糙 上水 方法 | ||
1.模擬油藏巖石顆粒粗糙面上水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模擬油藏巖石顆粒粗糙面上水膜的方法包括:
步驟1,在暗室中,在一組鉻版條上光刻小圓,模擬巖石孔隙;
步驟2,配好一定濃度的氫氟酸溶液,將光刻后的鉻版條依次放入溶液中進行腐蝕,每塊鉻版條的腐蝕時間不同;
步驟3,在腐蝕好的鉻版條上蓋上一塊大小相同的玻璃條,放入電阻爐中,按溫度從低到高逐步升溫,摸索合適的燒結溫度,燒結出試制模型;
步驟4,將燒結出的圓形孔隙切割成兩半,并在偏光顯微鏡下觀察圓形孔隙的剖面形狀,選擇具有倒梯形剖面的模型,將其腐蝕時間作為制作正式模型的腐蝕時間;
步驟5,按步驟1的方法,在鉻版上光刻孔隙網絡,按步驟4確定的腐蝕時間,放入步驟2所配的氫氟酸中進行腐蝕,用步驟3所用的電阻爐按摸索出的合適溫度進行燒結;
步驟6,用制作的模型進行飽和水和油驅水實驗,觀察顆粒邊緣的水膜形成過程;
在步驟1中,在暗室中,將制作孔隙網絡玻璃模型所用的鉻版,用玻璃刀切割成1.5cm寬的長條形;然后通過光化學刻蝕技術,在每一個鉻版條中心線上刻出一個系列直徑約1毫米的圓,光刻后,圓內的抗蝕保護膜被去除,圓外的抗蝕保護膜完好;
在步驟2中,氫氟酸溶液的濃度在30%-50%之間,根據實驗條件確定,不同鉻版條的腐蝕時間差值為2秒到10秒之間,視酸的濃度、鉻版玻璃的材質而定;第1塊鉻版條腐蝕5秒鐘后取出,立即放入大量蒸餾水中清洗;然后放入第2塊鉻版條腐蝕10秒鐘后取出清洗;同法,將其它鉻版條也依次進行腐蝕,每次腐蝕時間增加5秒鐘;
在步驟3中,按溫度從500℃開始,逐步升溫,溫度不超過600℃,摸索合適的燒結溫度,最終確定的燒結溫度與鉻版玻璃和上蓋板玻璃的材質、電阻爐的特性因素有關;通過由低到高不斷地升溫摸索,找出能使兩塊玻璃的接觸面處于微熔狀態,從而使它們接觸到的部分融合在一起的溫度點,作為制作正式模型的燒結溫度;
在步驟4中,將每一個燒結出來的試制模型,都沿其圓形中心線用玻璃刀切割成兩半,放到偏光顯微鏡下觀察每個試制模型上圓形的縱剖面形狀,選擇剖面形狀呈現倒梯形的試制模型,當在圓形剖面的邊緣形成一個尖角,則這個鉻版條在氫氟酸中腐蝕時所對應的腐蝕時間,就是下一步制作孔隙網絡玻璃模型的腐蝕時間;
在步驟5中,從巖心的鑄體薄片上拍攝其孔隙網絡圖像,并在圖像適當的位置增加注入和采出通道,制作出實驗模型的完整底版,按步驟1的方法在鉻版上光刻孔隙網絡模型底版,按步驟4確定的腐蝕時間,放入步驟2所配的氫氟酸中進行腐蝕,用步驟3所用的電阻爐和確定的溫度進行燒結。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模擬油藏巖石顆粒粗糙面上水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6中,油驅水時,注入速度要平穩,油水前緣的推進速度要緩慢。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模擬油藏巖石顆粒粗糙面上水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6中,用所制作的模型進行實驗時,先將模型抽真空飽和水,然后選擇去除了活性成分的白油進行油驅水,這時在顯微鏡下會看到,油驅水過程中,在顆粒的邊緣會形成一層水膜,隨著注入油量的增加,水膜厚度不斷變薄,最后幾乎看不到水膜,但增加顯微鏡放大倍數后,仍可在顆粒邊緣觀察到清晰的水膜。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模擬油藏巖石顆粒粗糙面上水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模擬油藏巖石顆粒粗糙面上水膜的方法還包括,在步驟6之后,進行水驅油過程,觀察水驅油時水膜的變化規律。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模擬油藏巖石顆粒粗糙面上水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進行水驅油的步驟中,水驅油時,注入速度要平穩,油水前緣的推進速度要緩慢。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模擬油藏巖石顆粒粗糙面上水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進行水驅油的步驟中,在模型飽和好油之后,進行水驅油過程,在顯微鏡下會發現,注入水會沿著水膜向前推進,水膜不斷變厚,形成水流通道,這與天然巖心顆粒粗糙面上的水膜作用相同。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勝利油田分公司勘探開發研究院,未經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勝利油田分公司勘探開發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332341.2/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