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全自動火鍋及其使用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330457.2 | 申請日: | 2017-05-1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983355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2-12 |
| 發明(設計)人: | 李秀榮 | 申請(專利權)人: | 鄭益麗 |
| 主分類號: | A47J27/00 | 分類號: | A47J27/00;A47J36/16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17103 浙江***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全自動 火鍋 及其 使用方法 | ||
本發明全自動火鍋包括鍋體(100)、涮料筒(110)、驅動部(120)、加熱層(200),所述涮料筒(110)配置在所述鍋體(100)內,涮料筒(110)內部設有傾斜設置的引流板(111),所述引流板(111)的側端面與所述涮料筒(110)的內表面固定,所述涮料筒(110)通過驅動部(120)沿第一導軌(114)移動,所述第一導軌(114)傾斜設置;所述鍋體(100)的底部設有加熱層(200)。本發明通過獨特的涮料筒(110)的設計方式,可無需將涮料放入涮料筒(110)中來避免涮料丟失,而是通過涮料筒(110)的反復移動和其槽式的設計將鍋體(100)內散落的涮料全部收集到涮料筒(110)內。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火鍋,特別是涉及一種全自動火鍋。
背景技術
火鍋(chafing dish),古稱“古董羹”,因食物投入沸水時發出的“咕咚”聲而得名,它是中國獨創的美食,歷史悠久,是一種老少皆宜的食物。據考證,戰國時期即有火鍋,時人以陶罐為鍋,到宋代,火鍋的吃法在民間已十分常見,南宋林洪的《山家清供》食譜中,便有同友人吃火鍋的介紹。元代,火鍋流傳到蒙古一帶,用來煮牛羊肉。到清代,火鍋不僅在民間流行,而且成了一道著名的“宮廷菜”,用料是山雞等野味。
火鍋一般而言,是以鍋為器具,以熱源燒鍋,以水或湯燒開,來涮煮食物的烹調方式,同時亦可指這種烹調方式所用的鍋具。其特色為邊煮邊吃,或是鍋本身具有保溫效果,吃的時候食物仍熱氣騰騰,湯物合一。世界各地均有類似的料理,但主要在東亞地方特別盛行。火鍋現吃現燙,辣咸鮮,油而不膩,暴汗淋漓,酣暢之極,解郁除濕,適于山川之氣候,今發展為鴛鴦鍋,麻辣清淡各別,各取所需,老少咸宜,至冬之佳品。
典型的火鍋食材包括各種肉類、海鮮類、蔬菜類、豆制品類、菌菇類、蛋類制品等,將其放入煮開的清水或特制的高湯鍋底燙熟后食用。有些吃法還會蘸上調味料一起食用。
然而,目前傳統的火鍋存在諸多問題:
1、由于火鍋的湯料被食客分享,因此,筷子上的唾液易造成交叉感染的現象,若果用公用筷子,則沒那么方便。家庭聚會時,一家人齊聚一堂,無奈一人有病很可能會傳染一桌人;
2、火鍋的加熱速度慢,無法供應一桌人食用,造成部分人要先挨餓;
3、火鍋中的食物容易沉落在角落中,不方便取出。有些食材幾百元甚至上千元一斤,如果沉入鍋底,實在浪費。
因此,目前亟需一種能克服上述問題的全自動火鍋。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成本低、操作簡便、使用衛生、加熱速度快、避免食物沉落在角落中的全自動火鍋。
本發明全自動火鍋,包括鍋體、涮料筒、驅動部、加熱層,所述涮料筒配置在所述鍋體內,涮料筒內部設有傾斜設置的引流板,所述引流板的側端面與所述涮料筒的內表面固定,所述引流板的上下兩端面與涮料筒的內表面均形成有通孔,其中所述引流板的下端面與涮料筒的內表面形成的通孔上密封地配置有第一過濾層,所述涮料筒的下端面密封地配置有第二過濾層;
所述涮料筒通過驅動部沿第一導軌移動,所述第一導軌傾斜設置;
所述鍋體的底部設有加熱層。
本發明全自動火鍋,其中所述第一導軌自鍋體的內部向鍋體的外部由下向上傾斜設置。
本發明全自動火鍋,其中所述驅動部包括主動齒輪、從動齒輪、弧形齒條、第一連桿、輥子、攪拌葉、齒條導軌、第一電機;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鄭益麗,未經鄭益麗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330457.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可紅外線加熱的攪拌機
- 下一篇:一種真空燜燒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