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修正的考慮鼓向修形的齒輪副嚙合特性分析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329619.0 | 申請日: | 2017-05-1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153736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7-19 |
| 發明(設計)人: | 馬輝;孫衍寧;馮盟蛟;李占偉;段田堂 | 申請(專利權)人: | 東北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6F17/50 | 分類號: | G06F17/5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易捷勝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613 | 代理人: | 齊勝杰 |
| 地址: | 110819 遼寧*** | 國省代碼: | 遼寧;2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齒輪 修形 齒輪副嚙合 特性分析 嚙合 時變嚙合剛度 薄片齒輪 三維模型 修正 計算機要求 三維有限元 齒寬方向 基本參數 建模過程 模擬軟件 嚙合齒輪 三維繪圖 修形參數 計算量 求解 齒廓 輪齒 分解 分析 | ||
1.一種修正的考慮鼓向修形的齒輪副嚙合特性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S1:獲取齒輪副的基本參數及鼓向修形參數;
S2:基于齒輪副齒廓偏差,建立考慮非線性接觸、有限元修正基體剛度、延長嚙合影響的鼓向修形齒輪副嚙合剛度計算模型;
S3:通過三維繪圖模擬軟件建立含鼓向修形的嚙合齒輪副三維模型,并將三維模型導入到ANSYS軟件建立三維有限元接觸模型,求解齒輪整個嚙合過程中的時變嚙合剛度數據;
S4:得到不同鼓向修形量cβ的時變嚙合剛度解析方法的修正系數λk,采用二次插值方法求得λk和cβ之間的關系表達式;
S5:給定任意鼓向修形量cβ,計算齒輪副時變嚙合剛度KT及對應的修正系數λk,得到精確的時變嚙合剛度結果K=λk·KT,得到時變嚙合剛度曲線圖;
所述步驟S2還包括:
S2.1:將齒輪副的輪齒沿齒寬方向分解為N個獨立且均勻的薄片齒輪,并計算每片薄片齒輪在每一嚙合位置的齒廓誤差;
S2.2:采用考慮非線性接觸、有限元修正基體剛度、延長嚙合影響的齒輪副嚙合特性分析方法,計算得到每片薄片齒輪副的時變嚙合剛度kn;
S2.3:以所有薄片齒輪副均處于嚙合狀態為基準,計算得到鼓向修形齒輪副在整個齒廓每一嚙合位置的時變嚙合剛度。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修正的考慮鼓向修形的齒輪副嚙合特性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S3還包括:
S3.1:通過三維繪圖軟件Autodesk Inventor Professional(AIP)建立含鼓向修形的嚙合齒輪副三維模型;
S3.2:定義接觸類型,創建接觸對,選擇實體單元Solid185、接觸單元Conta174創建接觸對,接觸類型設為標準接觸,接觸剛度系數設為1.0,摩擦系數設為0.2,考慮延長嚙合效應創建3個齒輪齒面接觸對,通過ANSYS自動識別接觸狀態;
S3.3:施加約束,約束從動齒輪內孔邊界節點所有自由度,在主動齒輪內孔中心建立一個節點作為主控節點,將主動齒輪內孔邊界點與主控節點定義為一個剛性區域,約束主控節點的平動自由度,保留其轉動自由度;
S3.4:定義載荷,在主動齒輪內孔邊界所有節點上施加切向力F來模擬扭矩:
式中:T1為輸入扭矩,rint1為主動齒輪內孔半徑,n表示主動齒輪內孔邊界節點數,Le為有效工作齒面寬度;
S3.5:求解處理器對每一個嚙合位置的齒輪嚙合模型數據進行求解;
S3.6:處理提取結果,提取每一離散位置的主動輪轉角變形量,根據公式求得每一離散位置的嚙合剛度k,獲得齒輪整個嚙合過程中的時變嚙合剛度數據;
式中,T1為齒輪所受扭矩,Δθ為齒輪的轉角變形量,rb1為主動齒輪基圓半徑。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修正的考慮鼓向修形的齒輪副嚙合特性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中計算得到每片薄片齒輪副的時變嚙合剛度kn,由此得到薄片直齒輪副在嚙合過程中的最大變形量Qm為:
式中,F為總嚙合力,Qm為最大變形量,n為自然數,N為分解的薄片齒輪數,En為每一片薄片齒輪齒廓偏差,kn為每一片薄片齒輪副的時變嚙合剛度。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東北大學,未經東北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329619.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航空發動機渦輪葉片溫度監測裝置
- 下一篇:一種多普勒效應恢復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