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猴頭菌提取物在制備防治阿爾茨海默癥藥物、保健品或食品中的應用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329525.3 | 申請日: | 2017-05-1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014142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5-11 |
| 發明(設計)人: | 陳地靈;楊儉;帥歐;謝意珍;吳清平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東省微生物研究所(廣東省微生物分析檢測中心) |
| 主分類號: | A61K36/07 | 分類號: | A61K36/07;A61P25/28;A23L33/10;A23L31/00 |
| 代理公司: | 廣州致信偉盛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4253 | 代理人: | 彭玲 |
| 地址: | 510075 廣東省***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猴頭菌 提取物 制備 防治 阿爾茨海默癥 藥物 保健品 食品 中的 應用 | ||
本發明公開了猴頭菌提取物在制備防治阿爾茨海默癥藥物、保健品或食品中的應用,本發明經體外細胞實驗研究發現,猴頭菌提取物能顯著增強PC12細胞的增殖,抑制Aβ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猴頭菌提取物的新用途,具體涉及猴頭菌提取物在制備防治阿爾茨海默癥藥物、保健品或食品中的應用。
背景技術
阿爾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種起病隱匿的進行性發展的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臨床上以記憶障礙、失語、失用、失認、視空間技能損害、執行功能障礙以及人格和行為改變等全面性癡呆表現為特征,病因迄今未明。老年癡呆病因及發病機制迄今尚不明確,可能有多因素參與,如老齡、遺傳、代謝、頭部外傷史、雌激素缺乏等。
神經元損傷是阿爾茨海默癥起病因素之一,現代研究發現引起神經細胞的死亡機理主要有氧化應激機理,線粒體機能障礙機理,興奮性毒性機理,炎癥機理及細胞凋亡(apoptosis)機理等。它們之間相互影響,最終導致神經功能失調和細胞死亡。神經退行性疾病病變機理研究新的發現,為該類疾病病變機理的闡明提供了有用的資料,同時也為尋找相應的新型藥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作用靶點。
近年有人提出神經細胞保護(Neuroprotection)的概念。人們試圖通過以下3種途徑來保護神經細胞,防止其退行性改變:
(1)抑制神經細胞退行性改變的啟動因子:導致神經元變性的因素主要包括線粒體功能障礙、異常蛋白沉積、炎癥、自由基損傷和氧化應激反應和興奮性氨基酸毒性等。目前研究的許多藥物都是為了通過清除上述致病因素,發揮神經元的保護作用,用于防治神經退行性疾病。
(2)阻斷神經細胞退行性改變的信號傳導過程:神經退行性病變的共同病理機制之一就是神經細胞的凋亡。現代研究證明,在興奮性氨基酸作用、線粒體功能損傷和氧化應激可能是這些神經退行性疾病發病機制中最后的通路中,NF-κB、Caspase-3、JNK和STAT等均有可能參與。
(3)激活內源性神經保護機制(如神經營養因子等):近年發現NGF(神經生長因子)對成熟神經元有營養作用,NGF能保護神經元對抗有毒物質,機械性損傷或腦缺血等。
因此尋找可影響神經營養因子生成或作用的小分子藥物,用于神經退行性疾病的治療是一新途徑。
猴頭菌(Hericium erinaceus)是一種藥食兩用的真菌,性平,味甘。研究報道猴頭菌活性物質主要有多糖、甾醇(麥角甾醇類)、萜類(二萜類、雜萜類)、脂肪酸(飽和脂肪酸、不飽和脂肪酸等)、酚類、蛋白質等化合物,具有利五臟,助消化,滋補,抗癌,抗神經衰弱等功效。目前國內外對猴頭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猴頭菌多糖的提取、化學成分測定等方面,但對猴頭菌提取物在防治阿爾茨海默癥中的應用的研究還較少。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猴頭菌提取物在制備防治阿爾茨海默癥藥物、保健品或食品中的應用。
優選的,所述猴頭菌提取物的安全劑量范圍為80mg/kg-320mg/kg。
優選的,所述猴頭菌提取物為猴頭菌的乙醇提取物。
優選的,所述猴頭菌的乙醇提取物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將猴頭菌子實體60-70℃烘干,粉碎至10-50目;
(2)室溫條件下,取猴頭菌子實體粉末加入裝有預先處理后的大孔樹脂的
玻璃層析柱中,使徑高比在1:3~1:10之間;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東省微生物研究所(廣東省微生物分析檢測中心),未經廣東省微生物研究所(廣東省微生物分析檢測中心)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329525.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