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基于水體指數變異系數的水稻亞像元識別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326463.0 | 申請日: | 2017-05-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273797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5-08 |
| 發明(設計)人: | 袁文平;劉偉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山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6K9/00 | 分類號: | G06K9/00;G06Q50/02 |
| 代理公司: | 廣州粵高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陳衛 |
| 地址: | 510275 廣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基于 水體 指數 變異 系數 水稻 亞像元 識別 方法 | ||
1.一種基于水體指數變異系數的水稻亞象元識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S1.構建水體指數、植被指數、地表溫度時序數據集;
S2.剔除研究區域內非耕地像元;
S3.根據地表溫度確定作物生長季的時期;
S4.計算各像元生長季內水體指數的變異系數;
S5.確定水體指數的變異系數與水稻種植面積的比例的關系;
S6.依據水體指數的變異系數進行水稻種植面積比例計算;
所述水體指數的變異系數為耕地作物生長季水體指數的標準偏差與平均值的比值。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S1所述水體指數與植被指數是根據MOD09A1產品計算得出的;地表溫度是根據MYD11A2產品計算得出的。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S2具體為設定生長季NDVI最大值為A,若A0.6,則判定該像元為稀疏植被;設定夜間地表溫度0到10℃期間NDVI最大值為B,若B0.4,則判定該像元為自然植被,從而剔除非耕地像元。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S3中,夜間地表溫度穩定大于0℃時為作物生長季時期。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S5中,依據水稻純像元與旱地零像元的CV值,確定水稻種植面積的比例:Yarea=-a×Xcv+b;其中,Yarea為水稻種植面積的比例,Xcv為像元水體指數的變異系數,a、b為常數。
6.權利要求1~5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在一年一季作物生長區農作物或/和土地利用分類的遙感自動識別方面的應用。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應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農作物為水稻、小麥、大豆或玉米。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應用,其特征在于,所用應用為在水稻精確制圖中的應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山大學,未經中山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326463.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