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真空吸紋皮革及其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325132.5 | 申請日: | 2017-05-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245888B | 公開(公告)日: | 2019-10-08 |
| 發明(設計)人: | 何建雄;王一良;楊博 | 申請(專利權)人: | 東莞市雄林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D06N3/14 | 分類號: | D06N3/14;D06N3/04;D06N3/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鞏克棟 |
| 地址: | 523000 ***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真空 皮革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真空吸紋皮革及其制備方法。所述真空吸紋皮革包括基布層和設置在所述基布層上的皮革面層;所述基布層由含有聚乙烯醇的基布構成;所述皮革面層包括如下質量份數的原料組分:100份聚氨酯、15?40份丙烯酸樹脂、10?30份填料、5?15份交聯劑和0.5?5份發泡劑。所述真空吸紋皮革是按照基布浸漬、輥軋,皮革面層擠出、流延,基布層與皮革面層加壓熱合和真空吸紋的步驟制備得到。本發明提供的真空吸紋皮革具有較高的撕裂強度、斷裂伸長率及剝離強度,其質地柔韌且具有良好的手感和透氣性。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人造革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真空吸紋皮革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伴隨著國內外高科技的發展與先進工業設備的應用,我國合成革行業技術水平,產品檔次都有了質的飛躍。當前的聚氨酯合成革無論在產品質量,品種,還是在產量上都得到了飛速的發展。其性能越來越接近天然皮革,有些方面的性能甚至超過天然皮革。如聚氨酯合成革的耐化學品腐蝕性、耐老化性、耐摩擦強度、防霉抗菌性和吸濕透氣性等性能都能優于真皮,達到性能與外觀和天然皮革很難分辨的程度。
傳統合成革的生產制造過程需要使用大量的N,N-二甲基甲酰胺(DMF)等有機溶劑,且最終的產品中也含有微量的有機溶劑殘留。此工藝容易對人體和環境均會造成較大危害,許多國家已經開展了用水性聚氨酯制造合成革的研究。如CN 105386328A公開了一種三組分聚氨酯耐熱人造革,提高了人造革的耐熱性能;CN 105463867A公開了一種水性聚氨酯合成革的制造方法,改善了聚氨酯合成革的力學性能和手感;CN 106498761A提供了一種工藝簡單、效率高的水性真空吸紋革的生產方法。
但是大多水性聚氨酯合成革面臨著撕裂強度和基層與面層間的剝離強度較低,柔韌性較差,手感不佳的問題。CN 105671989A公開了一種軟質仿羊皮聚氨酯樹脂、制備方法和用該軟質仿羊皮聚氨酯樹脂制備仿羊皮合成革的方法,該仿羊皮合成革手感細膩,富有彈性,撕裂強度高,耐候耐磨性好。但該文件主要涉及對合成革手感和耐候性的改進,其提供的仿羊皮合成革的撕裂強度和剝離強度仍然不能滿足要求,有待于進一步提高。CN105696367A公開了一種聚氨酯人造革及其制造方法,通過添加石墨烯,提高了聚氨酯人造革的耐水解性和剝離強度。同樣的,經研究,該文件提供的聚氨酯人造革的剝離強度較低,有待于進一步提高。
因此,在本領域期望得到一種具有更高撕裂強度、斷裂伸長率及剝離強度的真空吸紋皮革。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真空吸紋皮革及其制備方法。該真空吸紋皮革具有較高的撕裂強度、斷裂伸長率及剝離強度,其質地柔韌且具有良好的手感和透氣性。
為達此目的,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方面,本發明提供一種真空吸紋皮革,包括基布層和設置在所述基布層上的皮革面層;
所述基布層由含有聚乙烯醇的基布構成;
所述皮革面層按質量份數計,包括如下原料組分:
本發明通過采用聚乙烯醇對基布進行處理,使其與特定的皮革面層發生交聯反應,提高了真空吸紋皮革的剝離強度;制備皮革面層的各原料組分在特定的比例下相互配合,使制得的真空吸紋皮革保證良好的手感和透氣性的同時,還具有較高的撕裂強度和斷裂伸長率。
本發明中,所述丙烯酸樹脂的質量份數可以是15份、18份、20份、22份、25份、28份、30份、32份、35份、38份或40份等。
所述填料的質量份數可以是10份、12份、14份、15份、16份、18份、20份、22份、24份、25份、26份、28份或30份等。
所述交聯劑的質量份數可以是5份、6份、7份、8份、9份、10份、11份、12份、13份、14份或15份等。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東莞市雄林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東莞市雄林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325132.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