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腫瘤微血管成像儀及腫瘤微血管成像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318992.6 | 申請日: | 2017-05-0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411707A | 公開(公告)日: | 2017-12-01 |
| 發明(設計)人: | 黃凱;徐海波 | 申請(專利權)人: | 武漢大學 |
| 主分類號: | A61B5/00 | 分類號: | A61B5/00 |
| 代理公司: | 武漢科皓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42222 | 代理人: | 魏波 |
| 地址: | 430072 湖***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腫瘤 微血管 成像 方法 | ||
1.一種腫瘤微血管成像儀,其特征在于:包括紅外共聚焦成像部分和控制部分;
所述近紅外共聚焦成像部分包括近紅外激光器(1)、二向色鏡(8)、二維掃描振鏡(3)、掃描透鏡組、成像物鏡(6)、近紅外熒光濾光片(9)、會聚透鏡(10)、針孔(11)和探測器(12);所述掃描透鏡組由場鏡(4)和筒鏡(5)組成;
所述控制部分包括用于控制所述二維掃描振鏡(3)的二維掃描控制模塊(2)、信號放大與采集模塊(13)和數據處理圖像顯示模塊(14);
所述近紅外激光器(1)發出的近紅外光經過所述二向色鏡(8)反射進入所述二維掃描振鏡(3)后進入所述場鏡(4),在所訴場鏡(4)焦面處形成掃描平面,之后經過所述筒鏡(5)平行入射到所述成像物鏡(6)并在樣品臺(7)會聚形成樣本平面的掃描平面,掃描生物樣本;樣本被激發的近紅外熒光被所述成像物鏡(6)收集后平行經過所述筒鏡(5)會聚后經過所述場鏡(4)變為平行光,再經過所述二維掃描振鏡(3)退掃描后投射經過所述二向色鏡(8),經過所述近紅外熒光濾光片(9),再被所述會聚透鏡(10)聚焦為一點,該點透過所述針孔(11)后進入所述探測器(12);探測器(12)輸出的信號經所述信號放大與采集模塊(13)后送入所述數據處理圖像顯示模塊(14)進行信號處理。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腫瘤微血管成像儀,其特征在于:所述近紅外激光器(1)工作波長應為1000~1350nm。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腫瘤微血管成像儀,其特征在于:所述二向色鏡(8)采用對波長小于1350nm的光反射率>90%,對波長在1350nm~1500nm的光透過率大于90%的長通濾光片。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腫瘤微血管成像儀,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維掃描振鏡(3)對波長1000nm~1600nm的光反射率大于90%。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腫瘤微血管成像儀,其特征在于:所述場鏡(4)、筒鏡(5)、成像物鏡(6)和會聚透鏡(10)對波長1000nm~1600nm的光透過率大于90%;所述成像物鏡(6)工作距離>10mm,數值孔徑大于0.2。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腫瘤微血管成像儀,其特征在于:所述近紅外熒光濾光片(9)為對波長1400nm~1500nm的光透過率大于90%,且對截止波長OD大于3的帶通濾光片。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腫瘤微血管成像儀,其特征在于:所述針孔(11)位于會聚透鏡(10)的焦面處,其大小為會聚透鏡(10)的艾里斑大小;所述探測器(12)緊靠針孔(11)放置,并且應采用銦鎵砷材料的光電倍增管。
8.根據權利要求1-7任意一項所述的腫瘤微血管成像儀,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樣本的血管中預先充盈有熒光發射波長為1300nm~1500nm的近紅外量子點。
9.一種腫瘤微血管成像方法,其特征在于:數據處理圖像顯示模塊(14)將逐點掃描探測的信號轉化為單個像素的灰度值,將其順序排列后得到單層圖像,這樣即可獲得腫瘤微血管的單層斷面圖。
10.一種腫瘤微血管成像方法,其特征在于:數據處理圖像顯示模塊(14)將逐點掃描探測的信號轉化為單個像素的灰度值,將其順序排列后得到單層圖像,然后樣品臺(7)上升一定高度,再重復掃描樣本得到下一層的單層圖像,如此循環一定層數,將這些序列圖像進行三維重建即可得到腫瘤微血管的三維結構圖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武漢大學,未經武漢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318992.6/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