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黃淮區光熱資源合理利用小麥?玉米雙早雙晚連作栽培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318911.2 | 申請日: | 2017-05-0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079697A | 公開(公告)日: | 2017-08-22 |
| 發明(設計)人: | 董朋飛;萇建峰;丁群生;王群;張競元 | 申請(專利權)人: | 河南農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A01G1/00 | 分類號: | A01G1/00 |
| 代理公司: | 河南科技通律師事務所41123 | 代理人: | 樊羿,張建東 |
| 地址: | 450002 河***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黃淮區 光熱 資源 合理 利用 小麥 玉米 雙早雙晚 連作 栽培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作物栽培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黃淮區光熱資源合理利用的小麥-玉米雙早雙晚連作栽培方法。
背景技術
糧食安全是社會發展的基礎,是人類生活的保障,隨著全球人口增長和消費擴大,受耕地資源的有限性的制約,糧食安全問題日益嚴峻。目前,中國城鎮化發展不斷加快,糧食需求持續增長,土地流轉規模擴大帶來“非糧化”趨勢,未來我國耕地面積減少的趨勢不可避免。如何在發展城鎮化的同時,做好土地流轉工作,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事關國計民生,糧食問題的根本在于糧食產量的保證,經濟發展、人口增長、耕地面積減少的條件下,實現單位面積產量穩步提高,是行之有效的辦法,提高糧食單產是作物科學領域始終關注的問題。
小麥和玉米分別是我國第一、二大糧食作物,談到我國的糧食安全問題,離不開玉米和小麥。經過作物科學家一代又一代人的研究,栽培耕作技術不斷提高,加上生產條件的改善,氣候這個不變因素對產量的影響愈發重要,尤其在全球氣候變化的背景下,氣候因素對小麥、玉米的生長發育具有決定性作用。有關研究指出,隨著全球氣溫變暖,我國玉米主要產區對產量的模擬都是大幅度下降的結果,其中黃淮海夏玉米產區是減產幅度較大的區域,在光、溫、水等氣候因素中,造成減產的主要原因是氣溫升高。在黃淮海玉米產區,光溫、氣候潛力均有明顯下降趨勢,較44年前分別減少了840.22 kg·hm-2、320.59 kg·hm-2。全球氣候變暖給小麥生長發育也產生了影響,尤其是出現的暖冬現象,使北方地區冬前積溫大大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冬小麥生育期提前,灌漿期縮短,整個生育期也縮短,甚至在春季發生大面積凍害。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黃淮區光熱資源合理利用的小麥晚播早收-玉米雙早雙晚連作栽培方法。
本發明研究發現,當前黃淮地區(河南)長期沿襲的夏玉米-冬小麥一年兩熟耕作方式在光熱資源配置方面存在不合理之處,玉米收獲時尚未達到完全成熟,限制了中晚熟玉米品種增產潛力,且不利于機械化粒收,小麥早播造成冬前積溫過高,導致大面積凍害,這種傳統的玉米早收、小麥早種的播期設置不利于黃淮海地區周年作物產量的提高和光熱資源的高效利用。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設計一種黃淮區光熱資源合理利用的小麥-玉米雙早雙晚連作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在夏玉米種植季,當所處區域為豫北生態區時,選用生長積溫在1800~2100 ℃的早熟玉米品種在6月上旬完成玉米播種,并于10月上旬完成收獲;當所處區域為豫中生態區時,選用生長積溫在2100~2200 ℃的中熟玉米品種在6月上旬完成玉米播種,并于10月中旬收獲;當所處區域為豫南生態區時,選用生長積溫在2300~2500 ℃的晚熟玉米品種在6月上旬播種玉米,于10月中旬收獲玉米;其它農藝管理措施同當地常規方式;
(2)在小麥種植季,當所處區域為豫北生態區時,選用弱春性小麥品種于10月中旬播種,在小麥蠟熟中期收獲;當所處區域為豫中生態區或豫南生態區時,選用半冬性的小麥品種于10月下旬播種,在小麥蠟熟中期收獲;其它農藝管理措施同當地常規方式。
在所述步驟(1)中,早熟玉米品種為華美一號、秀青823中的至少一種。
在所述步驟(1)中,中熟玉米品種為豫單606、先玉335中的至少一種。
在所述步驟(1)中,晚熟玉米品種為鄭單958、登海605中的至少一種。
在所述步驟(2)中,弱春性小麥品種為鄭麥9023。
在所述步驟(2)中,半冬性的小麥品種為西農979、周麥22中的至少一種。
在所述步驟(1)中,在降雨量較多的豫南生態區,可選用玉米品種漯玉336、華美1號、橋玉8號、先玉335或豫單606中的至少一種,用以實現籽粒機械化收獲。
在所述步驟(1)中,在降雨量較多的豫南生態區,對于不能實現粒收的晚熟品種(如偉科702、登海605等),通過剝皮曬果或化學處理,加速降低籽粒含水量、減少破損率和雜質率,用以達到玉米粒收要求。
所述化學處理是指在蠟熟中期對玉米葉片噴灑常規濃度及用量的乙烯、草甘膦或百草枯。
本發明積極有益的技術效果在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河南農業大學,未經河南農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318911.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火龍果套種白三葉的方法
- 下一篇:一種插頭包軟PVC模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