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余熱利用的活性炭氣力輸送系統和輸送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315551.0 | 申請日: | 2017-05-0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007217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6-23 |
| 發明(設計)人: | 魏進超;李俊杰;劉雁飛;李建華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冶長天國際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F27D17/00 | 分類號: | F27D17/00;F27B21/08;F27D19/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卓恒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11394 | 代理人: | 唐曙暉 |
| 地址: | 410006 *** | 國省代碼: | 湖南;4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余熱 利用 活性炭 氣力 輸送 系統 方法 | ||
余熱利用的活性炭氣力輸送系統包括解析塔1、調節閥2、疏堵閥3、炭粉倉4、過濾裝置5、抽風機6,其中解析塔1包括上部的加熱段101和下部的冷卻段102,解析塔1的冷卻段102的冷卻風出口經第一冷卻風管道L1連接至調節閥2的冷卻風進口,而調節閥2的冷卻風出口經由第二冷卻風管道L2連接至過濾裝置5的進風口,炭粉倉4的炭粉出口連接至第二冷卻風管道L2上,在調節閥2的氣路上游從第一冷卻風管道L1上分出的第三冷卻風管道L3的末端與第二冷卻風管道L2的末段匯合(即匯合后連接至過濾裝置5的進風口),并且疏堵閥3設置在第三冷卻風管道L3上,過濾裝置5的出風口經由過濾裝置的出風管道L4與抽風機6相連接。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在鐵礦燒結機的煙氣凈化系統中的余熱利用的活性炭氣力輸送系統,更具體地說,涉及在包括活性炭吸附塔和活性炭解吸塔的煙氣凈化系統(即煙氣吸附和解析系統)中實現余熱利用的活性炭氣力輸送系統,以及輸送方法。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的解吸塔下部的冷卻段為間接換熱裝置,活性炭走管程,冷卻風走殼程。如圖2中所示。冷卻風經冷風風機鼓入冷卻段,與高溫活性炭發生換熱反應,使得冷卻風出口溫度高達100-180℃之間,此部分風的風量較大,一般直接外排或做為擋板門密封氣體或氨的稀釋風。以某鋼鐵廠550m2燒結機為例,解吸塔冷卻風量約為150000m3/h,而用作氨的稀釋風的風量約為20000m3/h,用作擋板門密封的風量最大為10000m3/h,其余冷卻風直接外排,造成熱量損失。
(2)炭粉含有一定的硫酸、硫酸氫銨或硫酸銨,為了防止炭粉對管路及過濾裝置的腐蝕及堵塞,氣力輸送系統的載氣采用蒸汽或電加熱。以某鋼鐵廠550m2燒結機為例,載氣為流量1000m3/h的空氣,使用蒸汽加熱至120-160℃。蒸汽單價較貴,同時蒸汽放熱后產生的冷凝水一般在現場直接排放,會產生明顯高溫白色水汽,影響現場環境,造成附近設備腐蝕。
(3)現行氣力輸送系統存在管路堵塞現象,堵塞后一般采用人工現場或遠程處理,操作麻煩,不能實現預防堵塞的功能;抽風機進氣溫度一般要求≤80℃,過高容易損害抽風機,目前一般在過濾裝置與抽風機之間采用管路自然冷卻的方式,存在較大的高溫風險。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余熱利用的活性炭氣力輸送系統。
根據本發明,提供在包括活性炭吸附塔和活性炭解吸塔的煙氣凈化系統(即煙氣吸附和解析系統)中實現余熱利用的活性炭氣力輸送系統,該系統包括活性炭解析塔、調節閥、疏堵閥、炭粉倉、過濾裝置、抽風機,其中解析塔包括上部的加熱段和下部的冷卻段,解析塔的冷卻段的冷卻風出口經第一冷卻風管道連接至調節閥的冷卻風進口,而調節閥的冷卻風出口經由第二冷卻風管道連接至過濾裝置的進風口,炭粉倉的炭粉出口連接至第二冷卻風管道上,在調節閥的氣路上游從第一冷卻風管道上分出的第三冷卻風管道的末端與第二冷卻風管道的末段匯合(即匯合后連接至過濾裝置的進風口),并且疏堵閥設置在第三冷卻風管道上,過濾裝置的出風口經由過濾裝置的出風管道與抽風機相連接。
優選,所述過濾裝置的出風管道上設置有溫度檢測與控制裝置;優選的是,所述的溫度檢測與控制裝置包括測溫儀和位于測溫儀上游的冷風閥,該冷風閥和該測溫儀設置在過濾裝置的出風管道上。
優選,在第二冷卻風管道上在炭粉倉的下游還設置了測壓儀。
優選,在活性炭吸附塔的煙氣輸入口設置有煙氣分析儀,用于測量輸入口內的煙氣流量Q和SO2濃度CSO2指標。
一般,所述的解析塔具有向其加熱段供應熱風的熱風爐,其中所述的解析塔的加熱段的進風口經由熱風輸送總管連接至熱風爐的熱風出口。
優選,所述的熱風爐包括爐體,爐體的一端與燒嘴連接,另一端設有熱煙氣出口,其中爐體采用由內筒體與外筒體構成的雙筒體結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冶長天國際工程有限責任公司,未經中冶長天國際工程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315551.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