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生態刺參養殖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315013.1 | 申請日: | 2017-05-0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006410A | 公開(公告)日: | 2017-08-04 |
| 發明(設計)人: | 夏福川 | 申請(專利權)人: | 重慶辰央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01K61/30 | 分類號: | A01K61/3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402559 *** | 國省代碼: | 重慶;8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生態 刺參 養殖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生態刺參養殖方法,尤其涉及能夠迅速養殖大量規模化刺參。
背景技術
刺參,為棘皮動物門、刺參綱、刺參科。起體內含有大量粘多糖,對人體生長、抗炎、抗衰老有著特殊的功能,有較高的藥用價值和經濟效益。今年來,由于市場需求量日益增加,野生刺參已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池塘養殖刺參在我國得到迅速發展,然目前的池塘養殖多采用粗放式養殖,廣種薄收,產量低,效益低。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更有效的提高刺參存活率、增加產量的無公害人工養殖技術。
本發明實現上述目的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生態刺參養殖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整理魚池,生石灰消毒;
池底建立人工參礁,注入新水,養殖底棲硅藻海藻,15天后可放苗;
投放時間為3月下旬和10月上旬,控制水環境,3個月后,即可捕撈上市;
捕大留小,輪流捕撈,提高刺參產量;
越冬前、夏眠前集中捕撈上市一次,實現效益最大化。
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本發明還可以做如下改進。
進一步所述人工養殖池修建具體要求如下:
池塘面積適中,深1.2m,池底50%以上需設置人工參礁,材料為石塊、網籠、空心磚,壘成堆狀,中有空隙,最大空隙只能為刺參體積的5倍,大小結合;水流暢通,無死水區,對角線設置水口,安裝過濾網,進水口高于池面,排水口與水面高度一致;安裝增氧機;防止蛇、蛙、鼠等進入池塘;定期檢查池塘。
進一步水環境控制具體要求如下:
要求水質、溫度、鹽度相對穩定;日換水20%-30%,夏季高溫提高換水量,秋末冬初降低換水量;正常情況水位控制在 1.0m左右,陽光充足,夏季高溫和秋末冬初則提高水位,控制溫度不宜過高或過低;日常鹽度控制在2.5%左右,暴雨期間應攪動池水或懸掛鹽袋,保證無淡水區域;每天定時開通增氧機,保證氧氣充足,根據實際情況調整。
進一步所述投放刺參苗具體要求如下:
3月下旬和10月上旬天氣晴好的中午放苗,水質盡量與培育池水質條件一致,放養體重規格為1000頭/kg,參池700kg/hm2,根據實際情況調整,參苗需體質健壯、無病無傷。
進一步所述投喂具體要求如下:
高產池除有底棲硅藻、有機碎屑等天然餌料為食外,3-6月和9-12月因生長迅速,需定量、定時、定位、定質進行人工投喂;投喂主要以海藻和人工餌料,一天一次,投放量為鮮參體重的5%,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
進一步所述收獲具體步驟如下:
捕撈從投放3月后開始,捕大留小,輪捕輪放,適時捕撈;越冬前、夏眠前必須集中捕撈上市1次,保證效益。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刺參幼苗存活率高,刺參生長速度快,生長發育整齊;通過精細養殖,達到高產的效果,實現效益最大化。
具體實施方式
池塘約1公頃,第一年放苗,用空心磚在池底壘成人工參礁;納水浸泡池塘15d,連續浸泡多次后,用生石灰1000kg進行消毒,隨后納水,用60目篩絹網培養底棲硅藻;在池邊架設增氧機一臺,調節池水鹽度溫度與培育池相近;15天后,即可放苗。3月下旬、10月上旬天氣晴好的中午放苗,放養體重規格為800頭/kg,參池600kg/hm2,參苗需體質健壯、無病無傷。3-6月和9-12月除天然餌料外,需進行人工投喂;投喂主要以海藻和人工餌料,一天一次,投放量為鮮參體重的5%,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發明,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重慶辰央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未經重慶辰央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315013.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假發植發機的假頭三維旋轉機構
- 下一篇:一種河蟹的養殖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