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PVC木塑復合裝飾板的制備工藝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313577.1 | 申請日: | 2017-05-0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236204A | 公開(公告)日: | 2017-10-10 |
| 發明(設計)人: | 胡其飛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慶市吉美裝飾材料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8L27/06 | 分類號: | C08L27/06;C08L97/02;C08K3/22;C08K3/34;C08K3/30;C08K3/26;C08J9/10;C08J9/08 |
| 代理公司: | 合肥廣源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34129 | 代理人: | 付濤 |
| 地址: | 246700 安***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pvc 復合 裝飾 制備 工藝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材料加工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PVC木塑復合裝飾板的制備工藝。
背景技術
木塑復合材料是一種新型環保材料,以植物的木質粉料或木纖維作為增強填料,經過預處理后與熱塑性塑料(1 種或多種) 混合,同時添加一些其他助劑,經過熱壓、擠出、注塑等方式加工而成的復合材料。木塑復合材料兼備了木材和塑料的雙重特性,可加工制成多種顏色,紋理和加工性能與木材相似,同時還具有化學性能穩定、強度高、抗蟲菌效果較好、可回收利用等優點,是一種理想的代木材料。優良的綜合性能使木塑復合材料有著廣泛的應用領域,如家具、包裝、汽車、航空、交通運輸、體育用品、休閑用品、裝飾材料及日常生活用具等。
PVC 塑料的密度較大,加工過程中的擠壓工藝使木質粉料密實化,制得的木塑復合材料密度較大,通常為1.2 ~1.4 g/cm3,較大的密度使其在室內裝飾材料領域受到限制木塑復合材料發泡能減小復合材料密度,降低生產成本,同時泡孔的存在可鈍化裂紋尖端, 阻止裂紋擴張, 改善復合材料的抗沖擊性能和韌性, 拓展木塑復合材料的使用領域,提高其市場價值。雖然木塑復合材料的發泡工藝多種多樣,但木塑復合發泡材料的影響因素較多,發泡效果的改善仍有待優化。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現有的問題,提供了一種PVC木塑復合裝飾板的制備工藝。
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PVC木塑復合裝飾板的制備工藝,包括如下步驟:
(1)木粉干燥處理:
先對橡膠木木粉進行干燥處理,干燥至整體水含量為4~6%,然后進行篩選至目數為40~60目備用;
(2)木粉改性處理:
a.將步驟(1)處理后的橡膠木木粉放入蒸汽爆破機內進行蒸汽爆破處理,取出后再將其浸入到硅烷偶聯劑水溶液中浸泡處理40~50min,最后將其取出干燥后備用;
b.將操作a處理后的橡膠木木粉浸入到改性水溶液中,浸泡處理25~30min后濾出備用,所述的改性水溶液中的各物質及其重量百分比為:5~8%納米二氧化鈦、0.8~1.5%氫氧化鈉,余量為水;
(3)混煉擠出:
將步驟(2)處理后的橡膠木木粉與聚氯乙烯、發泡劑、分散劑、填料按照質量比40~45:55~60:7~12:3~5:13~17進行混合,然后將混合后的物料放入高速混練機中混煉處理35~40min,接著再混煉好的物料放入雙螺桿造粒機中造粒,最后將造粒好的物料投入錐形雙螺桿擠出機中擠出成型即可。
進一步的,步驟(1)中所述的干燥溫度為55~60℃。
進一步的,步驟(2)操作a中所述的蒸汽爆破處理時,控制壓力為2.0~2.3MPa,控制溫度為145~150℃,保溫保壓處理18~22s后再卸溫卸壓。
進一步的,步驟(2)操作a中所述的硅烷偶聯劑水溶液中硅烷偶聯劑的質量分數為8~10%。
進一步的,步驟(2)操作b中所述的浸泡處理時還施加頻率為40~45KHz的超聲波進行輔助處理。
進一步的,步驟(2)操作b中所述的納米二氧化鈦的顆粒大小為20~50nm。
進一步的,步驟(3)中所述的發泡劑為AC發泡劑、氧化鋅發泡劑、碳酸氫鈉發泡劑中的任意一種。
進一步的,步驟(3)中所述的分散劑為微晶石蠟、硬脂酸鎂、三硬脂酸甘油酯中的任意一種。
進一步的,步驟(3)中所述的填料為滑石粉、硫酸鋇、碳酸鈣中的任意一種。
發泡PVC木塑復合板材的最終特性與原料成分的選擇、含量的配比、發泡加工工藝等密切相關,因此改善其性能的方法多種多樣。本發明制備工藝對于上述幾種因素均有涉及,其中先對選取的橡膠木木粉進行了特殊的改性處理,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慶市吉美裝飾材料有限責任公司,未經安慶市吉美裝飾材料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313577.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