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船用余熱鍋爐的煙程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311437.0 | 申請日: | 2017-05-0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996705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9-06 |
| 發明(設計)人: | 茅新東;李紅;胡江川 | 申請(專利權)人: | 張家港海陸沙洲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28D7/16 | 分類號: | F28D7/16 |
| 代理公司: | 南京蘇科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黃春松;朱曉萍 |
| 地址: | 215600 江蘇省蘇州***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余熱 鍋爐 結構 | ||
1.船用余熱鍋爐的煙程結構,包括:殼體,殼體內由下至上依次設置有下煙室、對流煙室、上煙室,殼體上設置有與下煙室相連通的進煙口,對流煙室內設置有對流管束,其特征在于:殼體內還設置有旁通煙道機構,其結構包括:內、外筒體,內筒體由上至下分成內圓筒和內錐筒,外筒體由上至下分成外圓筒和外錐筒,外筒體與殼體固定連接,內筒體活動套裝在外筒體內,且內圓筒位于外圓筒中、內錐筒位于外錐筒中,對流煙室位于外圓筒與殼體之間,對流煙室的頂部與上煙室相隔斷,對流煙室的底部與下煙室相連通,內、外錐筒均位于下煙室內,內圓筒的上端口與上煙室相連通,內、外圓筒上分別開設有若干排煙孔,內、外圓筒上的排煙孔一一對應,內、外錐筒上分別開設有若干旁通孔,內、外錐筒上的旁通孔一一對應,外筒體上的排煙孔和旁通孔在周向上的布置位置一一對應相同,內筒體上的排煙孔和旁通孔在周向上的布置位置相互錯開,內筒體與驅動機構相連接,驅動機構能驅動內筒體在外筒體中來回轉動至換熱排煙位置和旁通排煙位置,內筒體位于換熱排煙位置處時,內、外筒體上的排煙孔一一對應連通而內、外筒體上的旁通孔不相連通,此時下煙室內的高溫煙氣進入至對流煙室內與對流管束進行熱交換后經內、外筒體上對應連通的排煙孔和內筒體的上端口排入至上煙室內;內筒體位于旁通排煙位置處時,內、外筒體上的旁通孔一一對應連通而內、外筒體上的排煙孔不相連通,此時下煙室內的高溫煙氣經內、外筒體上對應連通的旁通孔和內筒體的上端口排入至上煙室內;
驅動機構的結構包括:安裝在殼體上的氣缸,氣缸的活塞桿與操作桿相連接,操作桿穿過外圓筒與連桿的一端鉸連接,連桿的另一端與轉軸固定連接,氣缸的活塞桿向外伸出或向內縮回,能驅動轉軸帶動內筒體在外筒體中來回轉動至換熱排煙位置或旁通排煙位置;
內、外圓筒在同一高度位置的周向上分別均勻間隔布置有一圈排煙孔,內、外錐筒都分別在兩個高度位置處的周向上均勻間隔布置有一圈旁通孔,內錐筒上的上、下兩圈旁通孔在周向上的位置一一對應相同、且與內圓筒上的排煙孔在周向上的位置相互錯開,外錐筒上的上、下兩圈旁通孔、以及外圓筒上的排煙孔在周向上的位置一一對應相同;
內、外筒體之間設置有轉動導向機構,其結構包括:外圓筒內壁上的每個排煙孔外均設置有一側開口的圓筒導向槽,所有圓筒導向槽的開口方向均一致,每個圓筒導向槽均凸出于外圓筒的內壁,內圓筒外壁上每相鄰兩個排煙孔之間均設置有圓筒導向凸棱,外圓筒上的圓筒導向槽與內圓筒上的圓筒導向凸棱一一對應,每個圓筒導向凸棱的外邊緣與對應的圓筒導向槽的內邊緣相吻合,圓筒導向凸棱均能沿著對應的圓筒導向槽來回轉動;當內筒體位于換熱排煙位置時,內、外筒體上的排煙孔一一對應連通而內、外筒體上的旁通孔不相連通,內筒體上的每個圓筒導向凸棱均從對應的圓筒導向槽內轉出;當內筒體位于旁通排煙位置時,內、外筒體上的旁通孔一一對應連通而內、外筒體上的排煙孔不相連通,內筒體上的每個圓筒導向凸棱均轉入至對應的圓筒導向槽內。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船用余熱鍋爐的煙程結構,其特征在于:內筒體在外筒體中的支撐結構包括:內筒體中豎直設置有一根轉軸,轉軸的兩端分別從內筒體的上、下端口中伸出,轉軸與內筒體之間通過若干徑向設置的加強桿固定連接,外錐筒的下端口固定連接有底部支撐套,外圓筒的上端口中設置有頂部支撐套,頂部支撐套固定設置在安裝架上,安裝架的兩端分別固定連接在外圓筒上,轉軸的兩端分別活動支撐在頂部支撐套和底部支撐套中,轉軸能在頂部支撐套和底部支撐套中來回轉動。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船用余熱鍋爐的煙程結構,其特征在于:內錐筒的外壁上設置有若干隔擋凸棱,每個隔擋凸棱均環繞著內錐筒上的一個旁通孔設置,每個隔擋凸棱均凸出于內錐筒的外壁,內錐筒的外壁上至少在一個高度位置處、該高度位置處周向上的每個旁通孔外均設置有隔擋凸棱。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船用余熱鍋爐的煙程結構,其特征在于:下煙室外的殼體上設置有人孔。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船用余熱鍋爐的煙程結構,其特征在于:外筒體的外壁上設置有潤滑油路,潤滑油路將潤滑油分別輸送至頂部支撐套和底部支撐套中。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張家港海陸沙洲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張家港海陸沙洲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311437.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