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巷道圍巖應力建模與預測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308802.2 | 申請日: | 2017-05-0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145665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4-14 |
| 發明(設計)人: | 肖冬;張琦;柳小波;毛亞純 | 申請(專利權)人: | 東北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6F30/13 | 分類號: | G06F30/13;G06F119/14 |
| 代理公司: | 北京易捷勝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613 | 代理人: | 齊勝杰 |
| 地址: | 110819 遼寧*** | 國省代碼: | 遼寧;2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巷道 圍巖 應力 建模 預測 方法 | ||
本發明涉及巖土檢測技術領域,具體公開了一種巷道圍巖應力建模與預測方法,該方法是利用優化后的ELM算法建立巷道圍巖應變應力的分析數學模型,利用所建立的數學模型在僅知道應變的情況下獲得應力。首先,選取若干份巷道圍巖應力和應變的實際檢測值,進行歸一化處理;然后,對歸一化后的應變應力數據中的一部分數據建立傳統ELM模型,利用貪心算法,優化ELM的輸入層權值建立優化后的定量分析數學模型;然后,基于該數學模型對已知的巷道變應預測獲得應力。本發明首次將ELM模型應用于巷道圍巖應力應變的建模,從而實現在僅知道圍巖應變的情況下對應力的預測,利用計算機建模并計算,其分析周期短、成本低、操作步驟簡單、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時減少人為誤差。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巖土檢測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巷道圍巖應力建模與預測方法。
背景技術
巷道開挖,圍巖能量釋放,同時在圍巖中產生偏應力。圍巖應力是原巖應力與偏應力的疊加,偏應力能控制巖體破壞。對于施工人員來說,巷道圍巖安全分級是施工前的重要指導方針。正確的分類可以降低施工成本,提高施工效率,避免潛在危險。目前,以定量指標為主的巷道圍巖安全等級劃分已成為發展方向。巷道圍巖的應變與應力是兩個重要的定量指標,實際工程中,巷道圍巖應變的測量較為容易,但是巷道圍巖的應力的測量卻比較困難,而且成本高昂。
現有的能夠有效測量應力的傳感器往往體積較大,操作不便,且價格高昂,難以實現大規模長時間的測量,測量主要采用人工間斷觀測和采集,監測結果滯后。已有數值分析建模方法,利用數值計算法,如有限差分法,有限元法,邊界元法,離散元法等,如著名的仿真計算軟件FLAC3D是基于有限差分法編制的,根據巖土的彈性模量,剪切模量,密度,抗拉強度等一系列靜態參數,能夠模擬巷道圍巖的應力與應變,獲得的為理想情況下數據,但在實際操作中,這些方法需要測量的參數較多,且很難預測獲得現實情況中準確的應力與應變值。
目前,尚未有能夠準確在僅知道圍巖應變的情況下預測巷道應力的方法,也未有能夠預測被測試部分中巷道應力值以及趨勢走向的方法。
發明內容
(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為了解決現有技術的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巷道圍巖應力建模與預測方法,該方法是先利用改進輸入層權值的ELM算法建立巷道圍巖應變與應力的定量分析數學模型,利用所建立的數學模型定量預測出應力值的變化。該方法分析周期短,易操作,可操作性強且通過計算機提高了精度、準確性高。
(二)技術方案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主要技術方案包括:
一種巷道圍巖應力建模與預測方法,該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S1,測量獲取巷道圍巖N個點的應力值與應變值,記錄M天中每一天的巷道圍巖的每個點的應變值與應力值的數據;其中,所述巷道為馬蹄鐵型;
S2,對所述步驟一獲得的數據進行歸一化處理,將所述應變值和應力值處理為-1到1之間的數值;
S3,利用所述S2歸一化后的數值建立經過改良的ELM算法定量分析數學模型,基于該數學模型對需要預測的應變數據進行測試,獲得被預測部分中的應力值以及趨勢走向。
如上所述的方法,優選地,所述S2包括以下步驟:
S101、將巷道圍巖的所述N個點分別在垂直和水平方向的應變值數據制成M×2N的矩陣A;以及其中一個點的應力值數據制成M×1的矩陣B;
S201、對所述步驟S101中得到的所述矩陣A、B進行歸一化處理;分別在所述矩陣A、B中取最大的數據記為Cmax和最小的數據記為Cmin,并對兩者做差得到Cr,Ct滿足公式一;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東北大學,未經東北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308802.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便于拆卸的永磁無刷直流電機
- 下一篇:有機肥干料粉碎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