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抑制復材制孔時刀具磨損的側向內冷孔設計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305853.X | 申請日: | 2017-05-0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008934B | 公開(公告)日: | 2018-11-09 |
| 發明(設計)人: | 王福吉;成德;賈振元;付饒;王小楠;郭會彬;白玉;錢寶偉 | 申請(專利權)人: | 大連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B23B35/00 | 分類號: | B23B35/00;B23B51/00 |
| 代理公司: | 大連理工大學專利中心 21200 | 代理人: | 關慧貞 |
| 地址: | 116024 遼*** | 國省代碼: | 遼寧;2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抑制 復材制孔時 刀具 磨損 側向 內冷孔 設計 方法 | ||
1.一種抑制復材制孔時刀具磨損的側向內冷孔設計方法,其特征是,該方法包括側向內冷孔開設位置設計、側向內冷孔形狀設計、側向內冷孔角度設計三個部分;
所述側向內冷孔開設位置設計:對單級制孔刀具,側向內冷孔(2)位于單級刀具的最終切削成型刃(1)靠近末端的后刀面或副后刀面上,對多級制孔刀具,側向內冷孔(2)位于多級刀具的倒數第一級或倒數第二級最終切削成型刃(1)的后刀面或副后刀面上;且側向內冷孔出口中心距本級起始端距離h2等于0.6-0.8倍最終切削成型刃高度h1;當側向內冷孔(2)開在后刀面上時,側向內冷孔出口中心距最終切削成型刃(1)的距離N等于最終切削成型刃開孔區域后刀面最小寬度M的0.3-0.6倍;當側向內冷孔開在副后刀面時,側向內冷孔出口中心距最終切削成型刃(1)的距離N等于最終切削成型刃開孔區域后刀面最小寬度M的1.5-3倍;每一級側向內冷孔(2)相對于刀具刃尖軸向位置相同,周向相對于刀具軸線均勻分布;使開設的側向內冷孔(2)在噴射冷卻劑后,獲得的反作用力合力中心在刀具軸線上,保證刀具動平衡;
側向內冷孔形狀設計:為保證冷卻液在各方向均勻噴出,側向內冷孔(2)均為圓形,側向內冷孔(2)的直徑d2為最終切削成型刃開孔區域后刀面最小寬度M的0.3-0.5倍,不大于原刀體內軸向內冷孔(4)的直徑;
側向內冷孔角度設計:為保證對最終切削成型刃(1)有效、均勻的冷卻,側向內冷孔軸線與刀具軸線的夾角α在80°-100°之間,在側向內冷孔所在截面內,側向內冷孔軸線與法線夾角β在5°-20°范圍內,且指向與刀具旋轉方向相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大連理工大學,未經大連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305853.X/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應用于貼片機的非接觸式檢測識別系統
- 下一篇:一種具有雙向打孔功能的打孔設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