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配網利用效率的分電壓等級輸配電定價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301744.0 | 申請日: | 2017-05-0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248735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6-02 |
| 發明(設計)人: | 黃建平;苑帥;李光星;楊揚;牛東曉;姚多朵;劉鴻斌;楊芳;施永益;王鋒華;成敬周;王堅敏;齊冷艷;王征;張永建;謝穎;鄒凱;王政;石佳 | 申請(專利權)人: | 國網浙江省電力有限公司;國家電網公司;華北電力大學;浙江華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2J3/00 | 分類號: | H02J3/00 |
| 代理公司: | 杭州華鼎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3217 | 代理人: | 項軍 |
| 地址: | 310007***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利用 效率 電壓 等級 配電 定價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基于配網利用效率的分電壓等級輸配電定價方法,解決了現有技術中輸配電定價方法不合理的技術問題,本發明的輸配電定價方法,包括:獲取各電壓等級的設備在一個評價周期內的負荷值,以及設備在滿足基本安全準則及安全約束條件下的最大可能輸送負荷值和輕載時所對應的負荷值;根據最大可能輸送負荷值和輕載時所對應的負荷值確定各電壓等級的設備在超限運行階段、正常運行階段和輕載運行階段內的用電參數;根據超限運行階段、正常運行階段和輕載運行階段內的用電參數確定配電網各電壓等級的利用效率;獲取各電壓等級的用電參數;根據各電壓等級的用電參數和各電壓等級的利用效率確定各電壓等級的理論輸配電價。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輸配電定價方法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基于配網利用效率的分電壓等級輸配電定價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制定輸電價的方法有多重,但從思路上講,大都首先采用會計成本法或邊際成本法,確定輸電網某個輸電工程的年收入需求或年度最高允許收入,傳統的嵌入成本方法包括郵票法、合同路徑法等,郵票法思想來源與郵電系統的計費方式,是一種平均分攤的思想,在一個配電網或供電區域,采取一種面值的郵票,即一個輸配電價格;合同路徑法假設輸配電業務實際發生時,其電能只能在合同規定的連續路徑中流過,而電網中的其余合同中未規定的電網部分,則認為沒有影響,這一方法僅適用于較小規模的輸配電網的價格計算。多電壓等級輸配電網與傳統電網不同,多電壓等級的輸配電網的電力負荷很多,電力用戶接入電網的電壓等級也不盡相同,傳統的輸配電定價方法,未考慮低電壓等級利用效率因素,不能滿足輸配電電壓等級多、供電關系復雜的特殊性。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而提供一種基于配網利用效率的分電壓等級輸配電定價方法,在考慮低電壓等級的情況下,基于配網利用率來構建輸配電準許收入分攤模型,利用率越低,分攤的準許收入越高,相應電壓等級的理論輸配電價將越高,相對于僅由資產占比來分攤準許收入的方法,提高了對分電壓等級輸配電價的定價合理性。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基于配網利用效率的分電壓等級輸配電定價方法,所述分電壓等級輸配電定價方法包括:
獲取各電壓等級的設備在一個評價周期內的負荷值,以及設備在滿足基本安全準則及安全約束條件下的最大可能輸送負荷值和輕載時所對應的負荷值;
根據最大可能輸送負荷值和輕載時所對應的負荷值確定各電壓等級的設備在超限運行階段、正常運行階段和輕載運行階段內的用電參數;
根據超限運行階段、正常運行階段和輕載運行階段內的用電參數確定配電網各電壓等級的利用效率;
獲取各電壓等級的用電參數;
根據各電壓等級的用電參數和各電壓等級的利用效率確定各電壓等級的理論輸配電價。
進一步的,所述超限運行階段、正常運行階段和輕載運行階段內的用電參數包括超限運行階段的實際供電量S1、超限運行階段的最大可輸送電量SE1、正常運行階段的實際供電量S2、正常運行階段的最大可輸送電量SE2、輕載運行階段的實際供電量S3、輕載運行階段的最大可輸送電量SE3。
更進一步的,根據超限運行階段、正常運行階段和輕載運行階段內的用電參數確定配電網各電壓等級的利用效率,包括:
確定一個評價周期內設備總的最大可輸送電量SE,SE=SE1+SE2+SE3;
確定效率權重系數ρ1、ρ2、ρ3,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國網浙江省電力有限公司;國家電網公司;華北電力大學;浙江華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國網浙江省電力有限公司;國家電網公司;華北電力大學;浙江華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301744.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