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光鹵石礦的加工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300793.2 | 申請日: | 2017-05-0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162019A | 公開(公告)日: | 2017-09-15 | 
| 發明(設計)人: | 李成寶;李慶寬;山發壽;田震;都永生;張湘如;孟慶芬;魏海成;秦占杰;袁秦;王明祥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科學院青海鹽湖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C01D3/08 | 分類號: | C01D3/08;C01F11/24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銘粵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44304 | 代理人: | 孫偉峰 | 
| 地址: | 810008*** | 國省代碼: | 青海;6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光鹵石 加工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礦石加工技術領域,具體地講,涉及一種光鹵石礦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術
鉀肥是農業生產中鉀元素的主要來源,是農業生產中用量最多的三種化肥之一,可提高農作物產量,改善農作物品質。我國是農業大國,鉀肥是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保障之一。我國缺乏鉀鹽資源,每年有50%左右的鉀肥依賴進口,且我國已探明鉀鹽資源中98%為液體礦;但是,隨著鹵水日益枯竭,鉀資源可持續利用前景堪憂。我國周邊地區存在豐富的固體鉀鹽資源,尤以泰國、老撾資源量最豐,我國已有多家企業進入開發,但是國際鉀肥價格的低迷,使鉀肥企業不堪負重,尋找一種簡單、并可有效降低成本的工藝技術,建立國外鉀鹽資源基地,對于我國鉀肥資源安全意義重大。
針對固體光鹵石礦,現有的成熟的加工方法主要有冷分解-浮選法、冷結晶-正浮選法、熱溶-冷結晶法。冷分解-浮選法和冷結晶-正浮選法的主要原理均是利用浮選劑將氯化鉀從礦石中分離出來,氯化鈉堆積或回填井下。目前廣泛應用于實際生產的方法為冷分解-浮選法,其流程如下:破碎—篩分—磨礦—分解—浮選—脫水—洗滌—脫水—干燥—包裝;該方法較為成熟,氯化鉀回收率在70%左右。我國唯一的固體鉀鹽礦床勐野井礦床和國外固體鉀鹽礦多用此法。其中,破碎多使用錘式破碎機,將礦石破碎至6mm以下,經篩分后,大于6mm的礦石重新返回破碎機中,小于6mm的礦石經過棒磨機,使礦石粒度小于1mm的比例達到93%,泵入分解槽中,經過調漿,使進入浮選機的礦漿濃度在25%左右,浮選劑為CB-805,浮選過程為一粗一掃二精,得到的粗鉀經過帶式過濾機,濕基氯化鉀品位在80%左右,經過洗滌,干燥得到品位95%以上的工業級氯化鉀,尾鹽回填至井下。但是,上述兩種方法因為浮選藥劑的加入會影響氯化鉀和氯化鈉的進一步加工利用,比如食品級、藥品級氯化鉀和氯化鈉的生產,并增加生產成本,且浮選效果與浮選工操作水平關系密切,人工成本高,難以實現自動化控制。熱溶-冷結晶法是利用氯化鉀和氯化鈉在不同溫度的水中的溶解度不同,通過過濾脫除固體氯化鈉,將氯化鉀從飽和母液中結晶分離出來。但是,該方法能耗高、初始產量增加緩慢、設備腐蝕嚴重、維護難度大、生產成本高。
發明內容
為解決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光鹵石礦的加工方法,該加工方法無需基于浮選法、熱溶法,避免了浮選藥劑的使用對后續加工的不利影響,還無需高能耗、避免腐蝕,易于實現自動化控制,降低產品成本,所得產品可進行深加工。
為了達到上述發明目的,本發明采用了如下的技術方案:
一種光鹵石礦的加工方法,包括:
分解步驟:將粒徑小于6mm的光鹵石礦溶于水中進行分解,獲得第一礦漿;其中,所述第一礦漿的第一母液中氯化鎂的質量百分數不低于23%;
分級步驟:采用80目~200目的篩子篩分所述第一礦漿,獲得第二礦漿;
氯化鉀分離步驟:將所述第二礦漿進行一次脫水獲得粗鉀,所述粗鉀經洗滌、二次脫水、干燥,獲得氯化鉀產品。
進一步地,在采用80目~200目的篩子篩分所述第一礦漿之前,先采用20目~30目的篩子篩分所述第一礦漿,獲得第一篩上物,所述第一篩上物用于制備氯化鈉產品。
進一步地,在所述氯化鉀分離步驟中,所述第二礦漿經一次脫水還獲得第二母液,所述第二母液并入所述分解步驟中。
進一步地,所述第二母液與所述光鹵石礦的質量比例為3:1~4:1。
進一步地,所述光鹵石礦與水的質量之比為1:0.4~1:0.3,所述第一礦漿的礦漿濃度為20%~30%。
進一步地,所述粗鉀經洗滌、二次脫水后還獲得第三母液,所述第三母液并入所述分解步驟中。
進一步地,采用80目~200目的篩子篩分所述第一礦漿后,還獲得第二篩上物,所述第二篩上物用于井下填充。
進一步地,在所述分解步驟中,將所述粒徑小于6mm的光鹵石礦分解2h~4h。
進一步地,所述光鹵石礦與水的質量之比為1:0.4~1:0.3。
進一步地,在所述光鹵石礦中,氯化鉀的質量百分數不低于8%。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科學院青海鹽湖研究所,未經中國科學院青海鹽湖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300793.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