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消雜散光雙遠心光學鏡頭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298889.X | 申請日: | 2017-04-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238915A | 公開(公告)日: | 2017-10-10 |
| 發明(設計)人: | 劉哲;姜杰;王利平 | 申請(專利權)人: | 西京學院 |
| 主分類號: | G02B13/22 | 分類號: | G02B13/22 |
| 代理公司: | 西安西達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61202 | 代理人: | 高亦哲 |
| 地址: | 710199 陜西***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散光 雙遠心 光學 鏡頭 | ||
1.一種消雜散光雙遠心光學鏡頭,包括前組鏡筒一(5)、前組鏡筒二(6)、前組鏡筒三(8)、后組鏡筒一(9)及后組鏡筒二(12),其特征在于,前組鏡筒一(5)、前組鏡筒二(6)、前組鏡筒三(8)、后組鏡筒一(9)及后組鏡筒二(12)依次連接;
前組鏡片一(2)通過前組壓圈一(1)安裝在前組鏡筒一(5)的物側;前組鏡片二(4)通過前組壓圈二(3)安裝在前組鏡筒一(5)的像側;
前組鏡筒二(6)的像側外部設有凸緣,凸緣上設有若干通孔;
前組鏡筒三(8)的物側外部安裝裝飾圈(7),裝飾環(7)的一側與前組鏡筒二(6)的凸緣相貼合;
后組膠合片三(10)通過后組壓圈一(11)安裝在后組鏡筒一(9)上;
后組鏡片四(13)通過后組隔圈一(14)安裝在后組鏡筒二(12)的物側;后組鏡片五(15)通過后組隔圈二(16)安裝在后組鏡筒二(12)的像側。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消雜散光雙遠心光學鏡頭,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組鏡片一(2)、前組鏡片二(4)、后組膠合片三(10)、后組鏡片四(13)及后組鏡片五(15)兩側的曲率通光口徑的大小公差在0~+0.08mm范圍,鏡片與鏡片曲率中心軸的同軸度偏差不超過±0.03mm,鏡片與鏡片中心間隔偏差不超過±0.04mm。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消雜散光雙遠心光學鏡頭,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組鏡片一(2)、前組鏡片二(4)、后組膠合片三(10)、后組鏡片四(13)及后組鏡片五(15)兩側的95%有效通光孔徑都被嚴格限制。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消雜散光雙遠心光學鏡頭,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組鏡筒一(5)、前組鏡筒二(6)、前組鏡筒三(8)、后組鏡筒一(9)及后組鏡筒二(12)的內壁做消光螺紋處理。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消雜散光雙遠心光學鏡頭,其特征在于,在兩組機構結合的位置內孔平面貼吸收雜散光的吸光膜。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消雜散光雙遠心光學鏡頭,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組鏡筒二(6)、前組鏡筒三(8)、后組鏡筒一(9)等沒有鏡片配合的鏡筒內壁緊貼邊緣光線,降低了鏡筒內壁對粗糙度的要求。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消雜散光雙遠心光學鏡頭,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組鏡筒一(5)、前組鏡筒二(6)、前組鏡筒三(8)、后組鏡筒一(9)及后組鏡筒二(12)的有效孔徑以外的區域全部涂黑消光墨,并通過酸洗進行無光氧化處理。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消雜散光雙遠心光學鏡頭,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組鏡片一(2)、前組鏡片二(4)、后組鏡片四(13)及后組鏡片五(15)的鏡片鍍膜為多層增透膜,膜層的透過率大于97%,曲率表面鍍膜中心波長為520nm,450-650nm之間的波段內光線的反射率小于1%。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消雜散光雙遠心光學鏡頭,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組膠合片三(10)與后組鏡片四(13)之間設置系統光闌,第一片透鏡的中心厚度6.75-6.85mm,第二片透鏡的中心厚度5.6-5.8mm,第三片膠合片的中心厚度9.45-9.55mm,第四片透鏡的中心厚度12.52-12.62mm,第五片透鏡的中心厚度6.15-6.25mm。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消雜散光雙遠心光學鏡頭,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組壓圈一(11)處設有光闌通光孔,通光口徑為1.66mm,進入鏡頭的光線經過前面兩組鏡片后會聚轉折在光闌通光孔處,會聚轉折的位置垂直于主光軸,所有通過光學鏡頭的邊緣光線最小的通光孔處設置光闌,雙遠心光路的物方遠心和像方遠心部分的遠心度控制在0~0.06%范圍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西京學院,未經西京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298889.X/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