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經微創通路入路的椎體融合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298505.4 | 申請日: | 2017-04-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049564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2-07 |
| 發明(設計)人: | 呂世文;鄧雙;毛克亞;汪宇;張鵬云 | 申請(專利權)人: | 寧波華科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61F2/44 | 分類號: | A61F2/4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15336 浙江省寧波***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經微創 通路 融合 裝置 | ||
本發明涉及一種經微創通路入路的椎體融合裝置,包括袋囊和支撐材料,所述袋囊能折疊或能收縮,在所述袋囊的一端設置注射口,所述支撐材料通過所述注射口注入所述袋囊的內部,所述袋囊與上下椎體接觸的面為椎體接觸面,在所述椎體接觸面上設置有預設形狀的限定機構,當所述袋囊植入椎間盤內并完成所述支撐材料注入時,所述袋囊的椎體接觸面呈預設形狀;解決了融合器與上下椎體的接觸面積無法控制,使得植骨空間過小而影響上下椎體融合效果的問題;能實現無級別地適應椎間隙高度且與上下椎體的接觸面積是可控的。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脊柱椎間融合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經微創通路入路的椎體融合裝置。
背景技術
脊柱退行性疾病及其結構受損是造成人體頸肩腰腿疼痛、感覺和運動功能受損甚至喪失的一個重要原因。上世紀50年代,Cloward首先提出后路腰椎融合術(PLIF),該技術發展成為當今脊柱外科基本術式之一。1986年Badgy和Kuslich設計出適用于人體的椎間融合器(Cage),即BAK系統。此后,椎體間植骨融合技術有了較大發展,成為治療脊柱退行性疾病和結構損傷的一種基本手術方式。
椎間融合器的原理是以病變椎間隙為中心,在植入椎間融合器后,撐開力使融合節段的肌肉、纖維環和前、后縱韌帶處于持續張力狀態下,使融合節段和融合器達到三維超靜力學固定。其次,椎間融合器通過恢復椎間隙的高度,以恢復脊柱前、中柱的應力及穩定,恢復、維持脊柱固有生理凸起,擴大椎間孔,緩解硬膜囊、神經根的受壓。椎間融合器的中空結構為其內的松質骨的融合提供良好的力學環境,從而達到界面永久融合的目的。
現有的常規融合器一般為固定形狀的箱式結構,依靠一系列高度不同的型號適應不同的椎體間隙,無法完全和病患的椎間隙匹配;而且不可以變換形態,植入時創口較大,對病人損傷較大,術后恢復慢。
針對上述產品結構的缺陷,出現了一些可以膨脹的融合器的設計。例如,中國專利CN 105380735 A中公開了一種椎間填充融合裝置,用于填入人體腰椎的任意兩個相鄰的椎體終板之間,由容置件和設于所述容置件外圍的網狀體組成,使用時向所述容置件與所述網狀體之間填充入具有自凝固性的第一填充物。但其在網狀體外圍未設置限定結構,填充自凝固性的第一填充物時,網狀體膨脹出的形狀不可控,導致與上下椎體的接觸面積無法控制,使得植骨空間過小而影響上下椎體融合效果。
發明內容
鑒于現有技術的上述缺陷,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能實現無級別的適應椎間隙高度且與上下椎體的接觸面積可控的經微創通路入路的椎體融合裝置。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經微創通路入路的椎體融合裝置,包括袋囊和支撐材料,所述袋囊能折疊或能收縮,在所述袋囊的一端設置注射口,所述支撐材料通過所述注射口注入所述袋囊的內部,所述袋囊與上下椎體接觸的面為椎體接觸面,在所述椎體接觸面上設置有預設形狀的限定機構,當所述袋囊植入椎間盤內并完成所述支撐材料注入時,所述袋囊的所述椎體接觸面呈預設形狀。
本發明的目的還可以通過以下的技術方案來進一步實現:
優選的,所述限定機構是可收縮結構。
優選的,所述限定機構是雕刻或編織而成的網狀片材或由彈性材料制成的環形框。
優選的,所述限定機構是可折疊結構,所述可折疊結構由多片片材彼此連接且展開后為預設形狀。
優選的,所述的椎體融合裝置還包括可收縮的輔助限定結構,所述輔助限定結構設置在所述袋囊的側面,其寬度小于或等于所述袋囊自然充盈狀態時的寬度。
優選的,所述輔助限定結構包括兩個片狀結構和連接兩個所述片狀結構的連接件。
優選的,兩個所述片狀結構與所述連接件是一體制成或分體組合制成。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寧波華科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寧波華科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298505.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椎間盤假體
- 下一篇:一種經微創通路入路的椎體融合機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