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車輛側向碰撞保護的方法、裝置及設備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295580.5 | 申請日: | 2017-04-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791282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6-05 |
| 發明(設計)人: | 孫成智;沈佳;王濤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0W30/085 | 分類號: | B60W30/085;B60W30/095;B60W50/14;B60R21/0132;B60R21/0134 |
| 代理公司: | 北京信遠達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304 | 代理人: | 魏曉波 |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浦東新區***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車輛 側向 碰撞 保護 方法 裝置 設備 | ||
1.一種車輛側向碰撞保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獲取第一時刻車輛側向障礙物與車輛之間的第一距離值和第二時刻車輛側向障礙物與車輛之間的第二距離值;
由所述第一距離值和所述第二距離值的距離差與所述第二時刻和所述第一時刻的時間差,獲得所述車輛側向障礙物靠近車輛的速度;
根據所述車輛側向障礙物靠近車輛的速度和所述第二距離值,獲得所述車輛與所述車輛側向障礙物的預計碰撞時間;
若預計碰撞時間小于預設的時間閾值,控制車身抬升;其中,所述控制車身抬升包括:根據車輛的基本尺寸,按照以下公式獲得車身抬升的高度;H2=m×L+n×(W+H1);其中,所述基本尺寸包括車身長度、車身寬度和車身高度,所述H2為所述抬升的高度,所述L為所述車身長度,所述W為所述車身寬度,所述H1為所述車身高度,所述m、n為預設常數。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距離值和第二距離值具體通過傳感器獲得,在獲取所述第一距離值之前,還包括:
根據車輛自身速度確定所述傳感器的掃描量程,所述掃描量程與所述車輛自身速度成正比。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獲取第二時刻車輛側向障礙物與車輛之間的第二距離值之后,還包括:
若所述第二距離值在掃描量程內且所述第一距離值和所述第二距離值的差不超過預設值,利用一階濾波公式Y2=(1-a)×Y1+a×X2校正所述第二距離值,獲得第二校正距離值,利用所述第二校正距離值參與獲得所述車輛側向障礙物靠近車輛的速度,其中,所述Y1為所述第一距離值經過校正后獲得的第一校正距離值,所述Y2為所述第二校正距離值,所述X2為所述第二距離值,所述a為預設常數。
4.一種車輛側向碰撞保護的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距離值獲取單元,用于獲取第一時刻車輛側向障礙物與車輛之間的第一距離值和第二時刻車輛側向障礙物與車輛之間的第二距離值;
第一獲得單元,用于由所述第一距離值和所述第二距離值的距離差與所述第二時刻和所述第一時刻的時間差,獲得所述車輛側向障礙物靠近車輛的速度;
第二獲得單元,用于根據所述車輛側向障礙物靠近車輛的速度和所述第二距離值,獲得所述車輛與所述車輛側向障礙物的預計碰撞時間;
車身控制單元,用于若預計碰撞時間小于預設的時間閾值,控制車身抬升;
第三獲得單元,用于根據車輛的基本尺寸,按照以下公式獲得車身抬升的高度;H2=m×L+n×(W+H1);其中,所述基本尺寸包括車身長度、車身寬度和車身高度,所述H2為所述抬升的高度,所述L為所述車身長度,所述W為所述車身寬度,所述H1為所述車身高度,所述m、n為預設常數。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
掃描量程確定單元,用于根據車輛自身速度確定傳感器的掃描量程,所述掃描量程與所述車輛自身速度成正比。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
第四獲得單元,用于若所述第二距離值在掃描量程內且所述第一距離值和所述第二距離值的差不超過預設值,利用一階濾波公式Y2=(1-a)×Y1+a×X2校正所述第二距離值,獲得第二校正距離值,利用所述第二校正距離值參與獲得所述車輛側向障礙物靠近車輛的速度,其中,所述Y1為所述第一距離值經過校正后獲得的第一校正距離值,所述Y2為所述第二校正距離值,所述X2為所述第二距離值,所述a為預設常數。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295580.5/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