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人眼瞳孔距離的測量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292506.8 | 申請日: | 2017-04-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573204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9-25 |
| 發明(設計)人: | 閻輝;高仁福 | 申請(專利權)人: | 分界線(天津)網絡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K9/00 | 分類號: | G06K9/00;G06K9/46;A61B3/032 |
| 代理公司: | 天津盛理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2209 | 代理人: | 趙熠 |
| 地址: | 300170 天津市河東*** | 國省代碼: | 天津;1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虹膜 面部圖像 人眼瞳孔 測量 外部測量設備 顏色空間轉換 直方圖均衡化 二值化處理 攝像頭 變換處理 虹膜識別 虹膜中心 環境要求 灰度圖像 臉部圖像 人眼區域 人眼識別 手持終端 超聲波 分類器 瞳距 照相機 光照 激光 | ||
本發明涉及一種人眼瞳孔距離的測量方法,包括以下步驟:⑴獲取人的面部圖像,并對面部圖像進行顏色空間轉換處理,獲得灰度圖像;⑵進行直方圖均衡化處理;⑶進行人眼區域的分類器定位;⑷進行二值化處理;⑸進行霍夫圓變換處理,得出虹膜中心及虹膜的像上直徑;⑹計算比例數值;⑺計算出虹膜的像上距離;⑻瞳距為步驟⑹結果與步驟⑺結果的乘積。本發明中,使用照相機、攝像頭、手持終端等獲取人的臉部圖像,無需紅外、激光、超聲波等外部測量設備,而且對于測量環境要求很低,只要有足夠的光照即可,是一種操作簡便、將人眼識別、虹膜識別集成在一起且計算結果準確的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瞳距測量檢測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人眼瞳孔距離的測量方法。
背景技術
眼睛包括眼球壁、眼內腔和內容物,眼球壁的外層為纖維膜,中層為色素膜,內層為視網膜,纖維膜又可分為角膜、鞏膜和角鞏膜緣,具有保護眼球、維持眼球形狀的作用,色素膜又叫葡萄膜,分為虹膜、睫狀體和脈絡膜,具有營養眼內組織及遮光的作用,其中虹膜的中間為瞳孔。兩個瞳孔間的距離為瞳距,對于近視眼或者遠視眼患者,配眼鏡時,需要考慮這個參數,即兩塊鏡片中心的距離應當與患者的瞳距相配合,否則,即使度數正確,患者戴上眼鏡后也會有不適的感覺,并且影響視力。
比如:申請號為2015107700624、名稱為瞳距測量方法、裝置及終端的中國專利,其公開了一種獲取面部圖像、確定反光點、再確定瞳距的方法,該方案中存在以下問題:1、需要額外增加獲取圖像界面;2、獲取圖像界面中的直線和指定框用于限定人面部的鼻梁和眼睛,由于人面部的鼻梁和眼睛的尺寸和特征差異非常大,以此為參照會產生非常大的測量誤差;同時,以此方法將鼻梁和眼睛放在指定框中的吻合度也是由于人面部的鼻梁和眼睛的尺寸和特征差異非常大的原因而造成的吻合度不高,這樣流程所產生的比例尺的精確度非常低。
再比如:申請號為2014108442999,名稱為一種基于終端的瞳距測量方法、瞳距測量裝置、服務器及其系統,其公開了一種獲取面部圖像、發送至服務器、服務器計算并獲取瞳距、下傳并展現結果。該方案中存在以下問題:1、需要將獲取到的面部圖像發送到服務器,所述的服務器就是第三方的人臉識別公司的算法后臺。2利用面部識別API接口獲取面部圖像的左眼和右眼坐標,并根據坐標插值計算得到的瞳距計算結果是圖像上的瞳距值,與實際的瞳距值是有巨大差別的,不是一個結果。3、通過分析說明得出的結論是采用這種方法無法完整的計算出瞳距真實值。
綜上所述,現有技術存在很多操作、準確等方面的問題,急需一種操作簡便、計算結果準確,適合各種瞳距測量的方法。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操作簡便、拍攝距離不限、計算結果準確的一種人眼瞳孔距離的測量方法。
本發明采取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人眼瞳孔距離的測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⑴使用設備獲取人的面部圖像,并對面部圖像進行顏色空間轉換處理,獲得灰度圖像;
⑵對步驟⑴的結果進行直方圖均衡化處理;
⑶對步驟⑵的結果進行人眼區域的分類器定位;
⑷對步驟⑶的結果進行二值化處理;
⑸對步驟⑷的結果進行霍夫圓變換處理,得出虹膜中心及虹膜的像上直徑;
⑹根據虹膜的像上直徑計算比例數值;
⑺根據兩只眼睛的虹膜中心計算出虹膜的像上距離;
⑻瞳距為步驟⑹結果與步驟⑺結果的乘積。
而且,步驟⑴所述的設備是照相機、攝像頭或手持終端中的任意一種。
而且,步驟⑹所述的比例數值等于虹膜直徑的經驗值除以虹膜的像上直徑。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分界線(天津)網絡技術有限公司,未經分界線(天津)網絡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292506.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身份認證方法和裝置及存儲介質
- 下一篇:一種和田玉籽料顯微圖像智能識別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