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含銀顆粒的石墨烯基散熱材料及其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291757.4 | 申請日: | 2017-04-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090274B | 公開(公告)日: | 2019-10-25 |
| 發明(設計)人: | 李宜彬;孫賢賢;赫曉東;徐帆;林在山;彭慶宇 | 申請(專利權)人: | 哈爾濱工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9K5/14 | 分類號: | C09K5/14 |
| 代理公司: | 哈爾濱龍科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23206 | 代理人: | 高媛 |
| 地址: | 150006 黑龍*** | 國省代碼: | 黑龍江;2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顆粒 石墨 散熱 材料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本發明主要涉及一種含銀顆粒的石墨烯基散熱材料及其制備方法,本發明要解決石墨烯和微米銀顆粒納米復合材料散熱片的成型問題。方法:配制銀顆粒分散液;配制石墨烯分散液;銀顆粒分散液與石墨烯分散液混合;冷凍干燥制備混合粉末;混合粉末熱處理;熱壓燒結得到含銀顆粒的石墨烯基散熱材料;本發明能夠制備厚度可以控制的三維石墨烯基散熱材料。其兼具高熱導率和高輻射率并且有很好的加工性能,有望徹底解決大功率的電子器件的散熱難題。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復合材料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含銀顆粒的石墨烯基散熱材料的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21世紀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及相關產業在世界各地都得到長足的發展,據調查到2020年,全球LED市場規模將達到1500億美元左右。LED具有體積小、耗電量低、發光效率高、使用壽命長并且綠色環保等優勢,故也得到我國政府的大力支持。LED行業在我國20世紀70年代起步經過近幾十年飛速發展,市場規模不斷擴大。據研究所調查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LED行業總規模達到3967億元,同比增長15.1%。但是,隨著電子信息產品不斷微型化和電子技術的發展,LED電子產品不斷對其芯片電子高速、高頻運行等性能提出更高的要求,然而內部芯片電子元件在高負荷工作情況下不斷產生熱量,產生的熱量不能及時散失出去會導致LED芯片結點溫度不斷升高,從而嚴重影響了產品的使用壽命,還可能導致光衰等問題。根據有效數據表明,當LED溫度由室溫25℃升高至100℃時,將會導致光輸出效率衰減50%,使用壽命縮短60%左右。因此,散熱問題成了制約LED電子產品發展的重要瓶頸。因此對于散熱材料的研究日益引起科學家的關注,傳統的散熱材料——金屬、人造石墨、熱管等存在密度大、熱導率低、熱輻射系數低等缺點,已經不能滿足電子產品對散熱材料的要求。
具有完美晶格的單層石墨烯熱導率高達~5300W/(m·K),給新一代散熱材料的研制提供了難得的機遇。如何利用石墨烯的熱學性能成為科學家們研的重點。其中一個戰略就是將石墨烯組裝成宏觀材料,又能充分發揮石墨烯納觀尺度的熱學性能,實現從納觀尺度到宏觀尺度的跨越。
石墨烯散熱膜的研究近年來逐漸深入,其制備方法有有旋涂法、CVD、電化學方法、抽濾法、靜電噴霧沉積等,制備工藝相對比較成熟,熱導率也已經達到~2000W/(m·K)以上。但是石墨烯散熱膜普遍存在熱導率隨薄膜厚度增加而降低的弊端,限制了其廣泛應用。根據傅里葉一維平壁熱傳導的定律:熱通量:Q=q″·A;q″—熱流密度;A—熱傳導方向上的橫截面積;我們要得到很好的散熱效果,必須有大的熱通量,即制備厚膜或者三維的塊體材料。但是目前石墨烯散熱膜的制備方法,隨著厚度的增加,其致密性難以保證,層間空隙較大造成層間的聲子散射增加,導致了其熱導率急劇下降(Y.Zhang,J.Liu et al,Improved Heat Spreading Performance of Functionalized Graphene inMicroelectronic Device Application[J].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2015,25,4430–4435.)。因此,石墨烯散熱材料存在的難題為無法同時實現高熱導率和大厚度(三維塊體),即無法獲得大的熱通量。
發明內容
為解決上述石墨烯散熱材料無法同時實現高熱導率和大厚度(三維塊體),即無法獲得大的熱通量的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含銀顆粒的石墨烯基散熱材料及其制備方法,具體是按照以下步驟進行的:
1)配制銀顆粒分散液:將銀顆粒分散在去離子水中;
2)配制石墨烯分散液:將石墨烯粉末分散在去離子水中;
3)銀顆粒分散液與石墨烯分散液混合;
4)冷凍干燥得到納米混合粉末;
5)將混合粉末熱處理;
6)熱壓燒結:將步驟5)得到的混合粉末放入石墨模具中熱壓燒結,即得到含銀顆粒的石墨烯基散熱材料;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哈爾濱工業大學,未經哈爾濱工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291757.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