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采用生防菌株提高有機茶葉產量的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289563.0 | 申請日: | 2017-04-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018995B | 公開(公告)日: | 2019-10-11 |
| 發明(設計)人: | 劉勇;黃小琴;伍文憲;張蕾;薛龍海;周西全;劉紅雨;尹全 | 申請(專利權)人: | 四川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A01N63/00 | 分類號: | A01N63/00;A01N25/00;A01P21/00;A01G7/06 |
| 代理公司: | 成都玖和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51238 | 代理人: | 黎祖琴 |
| 地址: | 610000 四***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采用 菌株 提高 有機 茶葉 產量 方法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采用生防菌株提高有機茶葉產量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驟:1)取培養60h后的解淀粉芽孢桿菌的菌液,菌液的初始菌濃為5?8×109cfu/mL,用無菌水稀釋2000倍;2)采用步驟1)所得菌液對有機茶樹進行澆根處理,所述菌液的用量為200?230mL/株·有機茶樹,隔15天再澆第二次。所述解淀粉芽孢桿菌為解淀粉芽孢桿菌Bam22,保藏編號為:CGMCC NO.11329。采用本發明的生防菌株處理有機茶樹,能夠顯著提高有機茶葉的產量,具備施用方法簡單,生防菌株施用量少,經濟效益好的特點。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農業栽培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采用生防菌株提高有機茶葉產量的方法。
背景技術
我國是茶葉生產大國,茶葉的出口量一直占據貿易出口的較大比重。在過去20年間,因我國茶園大量使用化學農藥引起的負面影響不斷凸顯,茶園害蟲發生情況趨于嚴重,化學殺蟲劑的大量使用與噴藥次數的不斷增加,引起嚴重的農藥殘留問題,頻繁導致茶葉外貿糾紛,因此我國茶葉的生產不斷向有機茶的生產進行轉變。
有機茶是指在茶葉生產中完全或基本不用人工合成的肥料、農藥、生長調節劑,而是采用有機肥滿足茶樹營養需求生產的茶葉,因此有機茶屬于純天然無污染的茶葉。發展有機茶葉可以減輕環境污染,有利于恢復生態平衡,保障人民身體健康,減少疾病的發生,而且還可向社會提供無污染、口味好、飲用安全的環保茶葉。
有機茶園要求土壤深厚,有效土層超過80cm,養分含量豐富且平衡,鎂、鋅、鈣等微量元素含量豐富,同時要求土質要疏松、質地砂壤、土壤通透性良好、不積水,土壤中銅、鉛、鎘、砷、汞、鉻等有害金屬元素含量必須低于國家有機茶生產加工技術標準的規定,因此生產有機茶的茶園或基地大多選擇在遠離城市、工廠和村莊的深山或半深山區,然而由于該地區受環境影響較大,且有機肥的運輸和施用受到地理位置的限制,導致我國有機茶葉的生產產量一直不高,有機茶葉種植戶經濟收益不高,有機茶的種植規模一直無法擴大。
能否解決有機茶種植戶面臨的經濟效益問題,開發出一種能大幅度提高有機茶葉的生產產量的方法,為廣大有機茶種植戶帶來顯著的經濟收益,成為擴大發展我國有機茶種植規模亟待解決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就是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而提供一種采用生防菌株提高有機茶葉產量的方法,能夠顯著提高有機茶葉的產量,具備施用方法簡單,生防菌株施用量少,經濟效益好的特點。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采用生防菌株提高有機茶葉產量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取培養60h的解淀粉芽孢桿菌的菌液,菌液的初始菌濃為5-8×109cfu/mL,用無菌水稀釋2000倍;
2)采用步驟1)所得菌液對有機茶樹進行澆根處理,所述菌液的用量為200-230mL/株·有機茶樹,隔15天再澆第二次。
本發明提供的上述方法,如本發明實施例所示,能夠大幅度提高有機茶葉的產量,且菌液的施用濃度較低,可稀釋至2000倍后使用,菌液的施用量較少。
進一步的,所述解淀粉芽孢桿菌為解淀粉芽孢桿菌Bam22,保藏編號為:CGMCCNO.11329。
進一步的,所述澆根處理在有機茶樹種植或移栽當年,于10月下旬~11月上旬,在施肥前進行澆根處理。
進一步的,進行第二次澆根的菌液用量為80-100mL/株·有機茶樹。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可大幅度提高有機茶葉的產量,經濟效益顯著;
2、生防菌株的施用濃度低、施用劑量少。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四川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未經四川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289563.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