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翻邊機構及沖壓模具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288775.7 | 申請日: | 2017-04-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881416A | 公開(公告)日: | 2017-06-23 |
| 發明(設計)人: | 徐肖;黃濤;張金貴;王旭;井芊;李杭;盧橋;何鵬申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徽江淮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1D37/12 | 分類號: | B21D37/12 |
| 代理公司: | 北京維澳專利代理有限公司11252 | 代理人: | 周放,張春雨 |
| 地址: | 230601 安徽***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機構 沖壓 模具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沖壓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翻邊機構及沖壓模具。
背景技術
翻邊工藝是板料沖壓過程中的常規工藝。但在翻邊過程中,由于模具結構的原因,加工后的板料通常會產生翻邊拉毛缺陷,拉毛會使得零件厚度變薄,嚴重時會影響翻邊面的強度。圖1為板料翻邊后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傳統翻邊機構在對板料翻邊前的狀態圖,圖3為傳統翻邊機構在對板料翻邊后的狀態圖,請同時參照圖1至圖3,該翻邊機構包括托料芯4、壓料芯3和安裝在上模的翻邊刀塊2,在翻邊過程中,通過壓料芯3將放置在托料芯4上的板料1壓緊,翻邊刀塊2隨上模向下運動,當翻邊刀塊2接觸板料1后繼續向下運動,以實現板料1的翻邊;但由于翻邊刀塊2與壓料芯3之間的翻邊間隙較小,在翻邊過程中,極易造成板料1的拉毛缺陷。
對于這種開口式的U形零件,由于造型原因,容易產生翻邊面的回彈,在模具設計時,對于具有傾斜角度的翻邊,會將翻邊面向回彈的反方向設置一個補償角度,以保證零件翻邊回彈后的精度,這是一個回彈補償的過程。但對于翻邊后板料的兩個翻邊面都平行于模具運動方向的情況下,就無法再向內進行回彈補償,導致翻邊后的板料發生回彈變形,影響產品質量。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翻邊機構及沖壓模具,以實現生產加工U形零件,防止在翻邊過程中,U形零件的翻邊面產生拉毛缺陷,同時可以對具有任意角度的翻邊面提供回彈補償。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翻邊機構,包括壓料芯,所述壓料芯固定設置在上模座上,其中,所述翻邊機構還包括:
托料芯,所述托料芯包括第一臺階和第二臺階,所述第一臺階和所述第二臺階之間通過支撐桿固定連接;
彈性元件,所述彈性元件的一端與所述下模座固定連接,所述彈性元件的另一端與所述第二臺階固定連接;
兩組對稱設置的成型模塊,每組所述成型模塊均包括固定塊和翻邊刀塊,所述翻邊刀塊與所述固定塊轉動連接,所述固定塊固定設置在所述下模座上,所述翻邊刀塊包括成型塊和限位塊,所述成型塊和所述限位塊之間具有設定的角度,所述限位塊設置在所述第一臺階和所述第二臺階之間。
如上所述的翻邊機構,其中,優選的是,所述固定塊上設置有弧形槽,所述翻邊刀塊上設置有與所述弧形槽配合的轉軸,所述弧形槽的開口處設置有第一限位面和第二限位面,所述第一限位面和所述第二限位面之間具有設定的角度范圍。
如上所述的翻邊機構,其中,優選的是,所述成型模塊還包括中軸和兩個連接塊,所述轉軸上設置有與所述中軸配合的轉動孔,所述中軸的兩端分別與兩個所述連接塊的第一端固定連接,每個所述連接塊的第二端均與所述固定塊固定連接。
如上所述的翻邊機構,其中,優選的是,兩個所述固定塊之間保持有距離,且所述第二臺階的兩側面分別與兩個所述固定塊接觸。
如上所述的翻邊機構,其中,優選的是,所述第二臺階的上表面為弧面。
如上所述的翻邊機構,其中,優選的是,所述第二臺階的下方設置有凹槽,所述彈性元件固定卡設在所述凹槽中。
如上所述的翻邊機構,其中,優選的是,所述第一臺階上設置有圓倒角,所述圓倒角與工件接觸。
如上所述的翻邊機構,其中,優選的是,所述成型塊、所述限位塊和所述轉軸為一體成型。
如上所述的翻邊機構,其中,優選的是,所述第一臺階和所述第二臺階之間的距離大于所述限位塊的厚度。
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沖壓模具,包括上模座和下模座,所述上模座上固定設置有壓料芯,其中,所述沖壓模具還包括本發明提供的所述翻邊機構,所述固定塊和所述彈性元件固定設置在所述下模座上,所述托料芯與所述壓料芯配合。
本發明提供的翻邊機構及沖壓模具,通過設置可以轉動的翻邊刀塊來對板料進行翻邊,解決了現有技術中由于翻邊間隙小而造成翻邊拉毛的問題,保證了板料的翻邊質量;同時,通過調整成型塊和限位塊之間的角度,解決了現有技術中直上直下運動的翻邊機構無法對角度進行補償的問題,且僅需改變成型塊和限位塊之間的角度,即可滿足板料的各種翻邊角度的要求,實現了該翻邊機構的通用性。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圖1為板料翻邊后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傳統翻邊機構在對板料翻邊前的狀態圖;
圖3為傳統翻邊機構在對板料翻邊后的狀態圖;
圖4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翻邊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翻邊機構在翻邊開始前的狀態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徽江淮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安徽江淮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288775.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