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采用BIM技術的建筑內機電維護和監控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287478.0 | 申請日: | 2017-04-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121970A | 公開(公告)日: | 2017-09-01 |
| 發明(設計)人: | 羅敏 | 申請(專利權)人: | 四川云圖瑞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5B19/418 | 分類號: | G05B19/418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高***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采用 bim 技術 建筑 機電 維護 監控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現場施工技術領域,具體是指一種采用BIM技術的建筑內機電維護和監控裝置。
背景技術
在機電設備的異常維護和監控方面,目前主要依靠人工觀測、分析、排除,或者部分實現對設備異常的自動檢測。但隨著工業的快速發展,生產規模不斷擴大,越來越多的機電設備被運用,且基本為同一類型的設備安裝在某一區域使用,這時依靠人工觀察會出現誤差大、效率低下和成本高昂等缺點。如果采用傳統的單機自動檢測模式,在機電設備上安裝機電設備控制器。此時,機電設備控制器能夠監測到機電設備內部是否有故障法傷,并通過狀態信號燈等形式對故障狀態進行反映,這雖然部分解決了誤差大的問題,但是維護成本還是很高,維護廠家也無法及時了解故障的類型,只能派維護人員去現場查看,這樣效率還是很低,機電維護設備成本很高,也不利于對機電設備異常情況的及時發現和處理。
基于此,研究并開發設計一種采用BIM技術的建筑內機電維護和監控裝置。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采用BIM技術的建筑內機電維護和監控裝置。
本發明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采用BIM技術的建筑內機電維護和監控裝置,包括設置在設備制造商處的總控制系統、安裝在被維護設備上的設備控制系統、對被維護設備進行監控的監控中心服務器、客戶端設備,所述總控制系統包括總遠程通信模塊、總控制模塊、總遠程授權模塊,總控制模塊通過總遠程通信模塊向被維護機電設備中的設備遠程通信模塊發送運行情況查詢指令,設備遠程通信模塊接收運行情況查詢指令,并將被維護設備的運行狀態信息通過總遠程通信模塊回傳至總控制模塊;總控制模塊對接收到的運行狀態信息進行數據分析,并將分析后的數據傳送給總遠程授權模塊,總遠程授權模塊將其維護保養信息代碼進行比較,發出相應的維護指令,然后總控制模塊從總遠程授權模塊中獲取生成的維護指令并通過總遠程通信模塊發送給被維護設備中的設備遠程通信模塊;
設備控制系統包括設備控制模塊、傳感器模塊、設備遠程通信模塊、身份識別模塊,傳感器模塊、身份識別模塊均與設備控制模塊連接,設備控制模塊與設備遠程通信模塊連接,設備控制模塊分別與設備維護報警模塊、機電設備控制器連接;
設備遠程通信模塊與監控中心服務連接,監控中心服務器包括服務器通信模塊、服務器主機、數據庫,服務器通信模塊依次與服務器主機、數據庫連接,服務器主機與總遠程通信模塊連接;
客戶端設備包括客戶端手機和客戶端PC機,服務器通信模塊分別與客戶端手機、客戶端PC機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總遠程通信模塊、設備遠程通信模塊、服務器通信模塊均采用GSM短信遠程通信模塊或Internet/earthnet遠程通信模塊。
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的優點和有益效果:
(1)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所述技術方案采用傳感器模塊遠程采集被維護設備的運行狀態信息,該信息通過設備遠程通信模塊、服務器通信模塊、總遠程通信模塊傳輸給總控制模塊,總控制模塊經過分析后,將相應信息發送給總遠程授權模塊,總遠程授權模塊可生成相應的授權代碼,發送給被維護設備,用戶根據被維護設備的信息維護保養;
(2)本發明針對建筑內機電設備進行維護、監控,能夠對建筑內現場的機電設備進行檢測和維護,檢測維護過程誤差小,成本低,對于技術人員而言,能夠及時了解機電設備和維修人員的狀態,具有良好的市場前景和應用價值。
附圖說明
此處所說明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發明實施例的進一步理解,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并不構成對本發明實施例的限定。在附圖中:
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框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結合實施例和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本發明的示意性實施方式及其說明僅用于解釋本發明,并不作為對本發明的限定。
實施例1: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四川云圖瑞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四川云圖瑞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287478.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