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養卡識別方法及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278043.X | 申請日: | 2017-04-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937291A | 公開(公告)日: | 2017-07-07 |
| 發明(設計)人: | 宋玉珊;趙越;劉娜;張成巖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聯合網絡通信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W12/12 | 分類號: | H04W12/12;H04W24/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鈞成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11205 | 代理人: | 楊澤,劉芳 |
| 地址: | 100033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識別 方法 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業務支撐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養卡識別方法及系統。
背景技術
養卡是指渠道代理商為賺取運營商的獎勵,通過作弊手段批量制造虛假用戶,冒充銷售工作成果,從而取得不當利益的行為。大批量的養卡行為會對運營商造成高額經濟損失,因此,對疑似養卡用戶的識別具有很高的現實意義。
養卡可分為固定位置養卡和交換養卡兩種。其中,固定位置養卡是指單一渠道代理商在固定地點統一或分批次對卡進行激活操作,如開機、接打電話、收發短信、上網等。交換養卡是指單一渠道或不同渠道代理商在不同位置分批次對卡進行激活操作。
現有的養卡識別方法主要由運營商提取用戶主要特征數據(用戶主要特征數據包括:用戶的繳費次數和金額、通話次數、通話時長、發送短信條數、主叫撥打號碼個數、被打次數、接聽次數、開關機天數等),并對用戶主要特征數據進行分析建立養卡模型,再通過養卡模型進行相關運算得到養卡用戶清單。針對現有的養卡識別方法,現有的養卡器通過插入手機卡后設置IMEI、通話對象、通話時長、短信/彩信對象、上網地址等參數,幾乎可以完全模仿正常用戶使用移動通信的行為,使現有的養卡識別技術很容易被養卡器模擬出的用戶行為欺騙,造成識別的不準確。此外,現有的養卡識別方法要識別出養卡用戶,需要處理的大量的數據,增加了養卡識別的工作量。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一種養卡識別方法及系統,用于解決現有的養卡識別方法識別養卡的準確率低、工作量大的問題。
本發明的第一個方面是提供一種養卡識別方法,包括:根據各新開卡用戶的信息,從所述各新開卡用戶中過濾掉物聯網用戶和無線固話用戶;統計當前每個新開卡用戶在預設的時間范圍內駐留的小區及小區數量;根據所述小區數量識別所述新開卡用戶是否為養卡用戶。
本發明的第二個方面是提供一種養卡識別系統,包括:過濾模塊,用于根據各新開卡用戶的信息,從所述各新開卡用戶中過濾掉物聯網用戶和無線固話用戶;統計模塊,用于統計當前每個新開卡用戶在預設的時間范圍內駐留的小區及小區數量;第一識別模塊,用于根據所述小區數量識別所述新開卡用戶是否為養卡用戶。
本發明提供的養卡識別方法及系統,通過各新開卡用戶的信息,過濾掉物聯網用戶和無線固話用戶,并根據當前每個新開卡用戶在預設的時間范圍內駐留的小區數量,識別所述新開卡用戶是否為養卡用戶。上述方案無需獲取新開卡用戶的主要特征數據,相對于現有的養卡識別方法,識別養卡的準確率高、工作量小。
附圖說明
圖1A為本發明實施例一提供的一種養卡識別方法的流程示意圖;
圖1B為本發明實施例一提供的另一種養卡識別方法的流程示意圖;
圖1C為本發明實施例一提供的又一種養卡識別方法的流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二提供的一種養卡識別方法的流程示意圖;
圖3A為本發明實施例三提供的一種養卡識別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圖3B為本發明實施例三提供的另一種養卡識別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圖3C為本發明實施例三提供的又一種養卡識別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實施例四提供的一種養卡識別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圖1A為本發明實施例一提供的一種養卡識別方法的流程示意圖。如圖1A所示,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1、根據各新開卡用戶的信息,從所述各新開卡用戶中過濾掉物聯網用戶和無線固話用戶;
12、統計當前每個新開卡用戶在預設的時間范圍內駐留的小區及小區數量;
13、根據所述小區數量識別所述新開卡用戶是否為養卡用戶。
具體的,所述新開卡用戶的信息可以包括用戶號碼、國際移動用戶識別碼(International Mobile 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 Number,簡稱IMSI)、套餐和/或代理商。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聯合網絡通信集團有限公司,未經中國聯合網絡通信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278043.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便于文件夾擺放的多功能文件柜
- 下一篇:一種防水溫控安全電池箱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