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基于使用習慣的智能設備機主識別方法及機主識別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276970.8 | 申請日: | 2017-04-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122641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6-16 |
| 發明(設計)人: | 陳焰;朱添田 | 申請(專利權)人: | 杭州義盾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F21/31 | 分類號: | G06F21/31;G06Q20/40 |
| 代理公司: | 杭州君度專利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40 | 代理人: | 解明鎧 |
| 地址: | 310004 浙江省杭***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基于 使用 習慣 智能 設備 機主 識別 方法 裝置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基于使用習慣的智能設備機主識別方法及機主識別裝置,識別時進行如下步驟:在預定的觸發條件下按照預設的采樣頻率在采樣時間內采集智能設備的運動參數,所述運動參數包括加速度和運動方向;按照時間順序對所述運動參數進行分段處理,針對分段處理得到的每個分段分別提取相應的特征向量;將所有分段的特征向量輸入至預先訓練好的識別模型識別得到該智能設備為機主操作的概率,若該概率大于預設的閾值,則識別結果為機主本人操作;否則識別結果為非本人操作。本發明克服了現有風險控制系統中存在的如隱私泄露,數據共享以及特定訓練的局限性,該機主識別方法識別精度高,速度快,能夠實現實時識別。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智能設備安全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基于使用習慣的智能設備機主識別方法及機主識別裝置。
背景技術
由于智能設備(包括智能手機等便攜式移動通信設備,以及平板電腦等)越來越快的發展,移動支付的已經成為當下主流的支付方式。移動支付廠商,如支付寶,微信支付等,通常會要求用戶把銀行卡綁定到本地應用,以用來完成快捷支付。在交易的時候,商家可以利用POS系統讓用戶進行近距離支付或者直接讓用戶利用智能手機上的支付相關接口完成支付。在這些便利操作的背后,同樣引入了一系列的風險:如果用戶的手機被盜,那么攻擊者就有機會利用受害者的手機進行支付。傳統的驗證做法一般需要用戶建立屬于自己的憑證,如密碼。但是這種做法僅僅能識別出該手機的操作者是否知道對應的憑據,而缺少根本的方式去識別用戶本身,即他/她是否為該智能手機的機主。考慮到這些問題,風險控制策略被集成到手機支付中,例如,人臉識別,位置識別等等。這些特征能夠有效地描述智能手機機主,使得攻擊者難以繞過從而提高移動支付的安全性。
盡管風險控制策略被用在移動應用支付中,但是這些驗證方式有以下幾點不足,而使得這些方法都不能夠為用戶提供持續的保護:
(1)現有的風險控制策略或多或少地需要用戶提供一些隱私信息,調用一些隱私相關的權限,這些信息的提取都會對智能手機用戶構成潛在的威脅;
(2)每個移動應用的服務商都擁有一套自己的數據搜集方案,不同應用之間無法共享數據,使得用戶信息多次重復上傳而變得冗余;
(3)風險控制策略中的訓練和驗證機制有時需要用戶做特定的動作,如將將臉部放在智能手機拍照范圍內,或是將智能手機放在身體的固定部位等。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基于使用習慣的智能設備機主識別方法及機主識別裝置,能夠有效解決現有識別方法中的隱私泄露問題。
一種基于使用習慣的智能設備機主識別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S1,在預定的觸發條件下按照預設的采樣頻率在采樣時間內采集智能設備的運動參數,所述運動參數包括加速度和運動方向;
S2,按照時間順序對所述運動參數進行分段處理,針對分段處理得到的每個分段分別提取相應的特征向量;
S3,將所有分段的特征向量輸入至預先訓練好的識別模型識別得到該智能設備為機主操作的概率,若該概率大于預設的閾值,則識別結果為機主本人操作;否則識別結果為非本人操作。
針對現有技術的局限性,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基于使用習慣的智能設備機主識別方法,該智能設備機主用戶實時識別方法適用于絕大多數的智能設備。通過機主使用智能設備時的運動參數提取其特征,創建每個智能設備的機主的行為特征模型(即識別模型),然后將后續有人使用該手機時候采集到的數據用已有模型進行認證,從而起到機主認證功能,進而能夠有效對智能設備進行風險控制,且不需要任何額外的權限和隱私有關數據。
本發明直接利用智能設備中設置的加速度傳感器和陀螺儀傳感器分別采集智能設備的加速度和運動方向。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杭州義盾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未經杭州義盾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276970.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