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銅粗精礦中黃銅礦與毒砂浮選分離的方法有效
申請號: | 201710276502.0 | 申請日: | 2017-04-25 |
公開(公告)號: | CN107199124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9-27 |
發明(設計)人: | 余力;劉全軍;宋建文;高揚;梁遠琴;趙劉闖;袁華瑋;張一超;張輝 | 申請(專利權)人: | 昆明理工大學 |
主分類號: | B03D1/00 | 分類號: | B03D1/00;B03D103/02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地址: | 650093 云*** | 國省代碼: | 云南;53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精礦 中黃 銅礦 浮選 分離 方法 | ||
本發明涉及一種銅粗精礦中黃銅礦與毒砂浮選分離的方法,屬于礦物加工技術領域。將銅粗精礦調整礦漿的質量百分比濃度和pH,依次加入Na2S2O3、NH4Cl、CuSO4后進行常規浮選得到粗精礦產品,粗精礦產品經多次精選后得到粗精礦產品。本發明有效地消除了銅離子對毒砂的活化作用,反應生成的AsO4NH4Cu?6H2O親水薄膜阻止了黃原酸在毒砂表面的吸附。同時在黃銅礦表面生成硫化銅薄膜,促進黃原酸在其表面的吸附提高其疏水性,進而增大了黃銅礦與毒砂之間的可浮性差異。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銅粗精礦中黃銅礦與毒砂浮選分離的方法,屬于礦物加工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銅是一種重要的戰略金屬,由于其具有延展性好,導熱性和導電性高等優點被廣泛應用于電氣、電子、機械制造、航空航天等多個領域。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對銅的需求量與日俱增。根據國家統計局的研究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銅的消費量已達到1020萬噸,且繼續保持上漲態勢。
然而,近年來銅礦資源的大規模開發利用,導致富礦資源大量減少,資源貧化現象嚴重。同時,我國不少大中型銅礦屬于高砷或富砷礦床,如德欣羊拉銅礦,礦石含As>0.6%,分布于蘭坪—思茅地區的砂巖型礦床,礦石含As為0.15~1.5%。銅礦中高含量的砷會導致礦石的價值大打折扣,不僅對提升后續冶金工藝的成本,同時也會對環境造成污染。
砷一旦進入自然環境,會帶來極大污染,對人體有害,侵入人體后會導致心血管系統、神經系統、呼吸系統、血液系統的中毒,危害人的生命安全。2008年發生的陽宗海砷污染事件,幾家高砷化工企業對含砷廢渣、廢水暗排偷排造成陽宗海湖水砷含量嚴重超標,最終陽宗海水質嚴重破壞,經濟損失上億元。
選礦作為冶煉必要的準備作業,其目的在于對礦石進行提質降雜。如果能通過一定的選礦手段,降低礦石中有害雜質砷的含量,不僅能大幅降低冶煉成本,提高經濟效益,而且能從源頭斬斷砷進入環境的途徑,同時部分選礦所得的砷精礦產品可進一步深加工處理,實現對礦產資源的高效利用。
銅精礦中含的黃銅礦和毒砂不僅生成條件十分相似,而且礦物表面性質很相近,因此在捕收黃銅礦的同時,毒砂也常常被捕收而上浮,夾雜于精礦中,致使精礦含砷過高。在銅砷分離的時候,銅等重金屬離子對砷又有活化作用,抑砷的同時很大部分的砷被銅離子活化,使銅、砷分離變的困難,如何增加銅砷的可浮性差距和避免銅離子對砷的活化,是目前選礦的一大難題。
發明內容
為克服已有選礦技術浮選分離黃銅礦與毒砂時,由于礦物表面性質很相近,銅等重金屬離子對砷又有活化作用,抑砷的同時很大部分的砷被銅離子活化,使銅、砷分離變的困難等問題,為更好地利用我國現有的硫化銅礦資源,本發明提供一種銅粗精礦中黃銅礦與毒砂浮選分離的方法。本發明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銅粗精礦中黃銅礦與毒砂浮選分離的方法,其具體步驟包括如下:
將銅粗精礦調整礦漿的質量百分比濃度和pH,依次加入Na2S2O3、NH4Cl、CuSO4后進行常規浮選得到粗精礦產品,粗精礦產品經多次精選后得到粗精礦產品。
所述礦漿的質量百分比濃度為10%~20%,pH為8~10。
所述Na2S2O3用量為100~1000g/t,NH4Cl用量為200~1000g/t,CuSO4用量為100~500g/t,其中g/t指的是每噸銅粗精礦加入的試劑的量相對應的克數。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昆明理工大學,未經昆明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276502.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