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與不同惡性程度肝癌相關的單核苷酸多態性位點及其應用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273553.8 | 申請日: | 2017-04-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312830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4-13 |
| 發明(設計)人: | 趙艷;張永宏;覃嶺;李寧 | 申請(專利權)人: |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佑安醫院 |
| 主分類號: | C12Q1/6886 | 分類號: | C12Q1/6886 |
| 代理公司: | 北京紀凱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關暢;任鳳華 |
| 地址: | 100069 北***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不同 惡性 程度 肝癌 相關 核苷酸 多態性 及其 應用 | ||
本發明公開了與不同惡性程度肝癌相關的單核苷酸多態性位點及其應用。本發明所保護的技術方案是檢測人基因組中rs12252的多態性或基因型的物質在制備篩查不同惡性程度肝癌患者產品中的應用。可將檢測rs12252的多態性或基因型的物質與其它物質(如檢測其它的與不同惡性程度肝癌相關的單核苷酸多態性或基因型的物質)聯合在一起制備篩查不同惡性程度肝癌患者的產品。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生物醫學領域中與不同惡性程度肝癌相關的單核苷酸多態性位點及其應用。
背景技術
目前原發性肝癌診斷存在如下問題:
(1)臨床早期診斷率低
85%患者診斷時已到晚期:目前主要的臨床診斷手段包括影像檢查、血清甲胎蛋白(AFP)檢測、血液酶學檢查和腫瘤組織活檢。影像檢查技術和手段中,超聲檢查可顯示直徑為2cm以上的腫瘤,但需重復、動態檢查并結合其他指標進行診斷。計算機斷層掃描(CT)在原發性肝癌的診斷中最為普遍,可顯示2cm的腫瘤,陽性率在90%以上。但是對占位性病變性質難以確定,對于直徑小于1厘米的腫瘤難以發現,正電子發射體層顯像(PET)可顯示肝癌組織的代謝情況,但是診斷的敏感性僅有50%左右。磁共振成像(MRI)具有很高的組織分辨率和多參數、多方位成像等特點,而且無輻射影響,但是其空間分辨率不及CT,且費用昂貴,不能普遍應用于普查。由此可見,影像學方法只能檢測前臨床診斷期和臨床癥狀期的癌腫,即當癌腫小于0.5cm時因癌腫相關血管尚未形成無法在影像學上發現。血液酶學方面,AFP是目前臨床上診斷HCC最常用的血清腫瘤標記物,其診斷HCC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分別為41%~65%和80%~94%。但在部分良性肝病、生殖系統和胃腸道的一些惡性腫瘤中AFP也有升高,且在一部分HCC中AFP水平長期保持低水平(20ng/ml),其較高的假陽性及假陰性嚴重影響了AFP診斷HCC的準確性。因此,血清AFP檢測因自身的局限性無法在原發性肝癌早期做出正確的診斷,仍需在影像學的配合下,在前臨床診斷期和臨床癥狀期協助診斷。綜上所述,目前臨床上原發性肝癌的主要診斷手段均為針對臨床癥狀期,尚無真正意義的早期診斷方法。
(2)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疾病進展中,缺乏肝癌早期預警指標
由于肝癌早期診斷率較低,臨床尚無針對腫瘤早期的診斷方法。在兒童時期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成人中,約25%會因慢性感染死于肝硬化或肝癌,因此在慢性乙型肝炎治療和隨訪中,引入肝癌預警體系對高危人群進行重點監測,擬補影像學和酶學診斷指標不靈敏的不足,對于肝癌早期診斷非常的必要。
(3)肝癌治療后復發的預警
目前肝癌的治療方法包括手術和非手術治療。早期肝癌多采用手術切除,肝移植,無水酒精消融(percutaneous ethanol injection,PEI)和射頻消融(radio frequencyablation,RFA)等治療方法;中期肝癌多采用經導管動脈內化療栓塞術(Transarterialchemoembolization,TACE),TACE+FRA,經導管放射性栓塞(Transarterialradioembolization,TARE);晚期肝癌采用常規全身系統性化療或分子靶向治療藥物索拉非尼治療。大量臨床資料顯示,直徑≤5cm的小HCC治療效果明顯優于直徑5cm的大HCC,而直徑≤2cm的微小HCC療效更佳。但是,因為通常情況下,70%~80%的原發性肝癌病人發現時已到晚期,失去了根治性手術機會,而且即使手術切除肝癌,5年后腫瘤復發率仍超過70%。可見,肝癌治療后易于復發,因此,原發性肝癌需要早期診斷,但也需要針對治療后復發的預警指標。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佑安醫院,未經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佑安醫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273553.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