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人參促生設施栽培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273229.6 | 申請日: | 2017-04-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018782B | 公開(公告)日: | 2020-10-02 |
| 發明(設計)人: | 劉政波;張亞玉;劉寧;關一鳴;王秋霞;李美佳;張春閣;邵才;馬琳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農業科學院特產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A01G22/25 | 分類號: | A01G22/25;A01G7/04;A01N45/00;A01N43/12;A01N59/00;A01P2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吳嘯寰 |
| 地址: | 130112 吉林省長*** | 國省代碼: | 吉林;2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人參 設施 栽培 方法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人參促生設施栽培方法,主要包括如下步驟:將人參的蘆頭浸泡在赤霉素與硝酸鉀的混合溶液中2?6h,再將人參植株栽培于基質中,每天補光7?12h,控制室溫18℃以上,待成熟收獲即可。本發明的栽培方法操作比較簡便,不需要專業人士的配備即可實現,操作條件也比較溫和,其通過采用設施栽培技術對人參進行無休眠栽培,極大的縮短了人參的生長周期,2年生人參設施栽培2?3年即可收獲,產量相當于普通設施栽培的4?6年人參,為人參的種植方法提供了一種更為新穎的操作路線,值得大力推廣應用,也填補了相關技術空白。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人參栽培技術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促生設施栽培方法。
背景技術
人參為五加科人參屬草本陰性植物,富含淀粉、糖類、皂苷類物質,具有很高的食、藥用價值,譽為“百草之王”。是吉林省特有和大面積引進栽培種植的名貴中藥材。人參有“補五臟、安精神、定魂魄、止驚悸、明目開心益智,久服輕身延年”的功效。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中藥現代化步伐的不斷推進,人們自我保健意識大大提高,人參的藥用價值和經濟價值也逐漸引起人們的重視,需求量逐漸增大。人參屬于多年生植物,生長緩慢、忌連作、產量低、生長周期長一直是限制人參生產的主要關鍵因素。
現有技術中,人參栽培大多采用的為林下栽參,農田栽參的方式,但是人參生長非常緩慢,一般種植5-6年才可以收獲,加上人參忌連作,種過人參的土壤30年之內不能再種人參,嚴重限制了人參的產量。
有鑒于此,特提出本發明。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人參促生設施栽培方法,該栽培方法操作比較簡便,不需要專業人士的配備即可實現,操作條件也比較溫和,其通過采用設施栽培技術對人參進行無休眠栽培,極大的縮短了人參的生長周期,2-3年即可收獲,產量相當于普通設施栽培的4-6年生人參,為人參的栽培方法提供了一種更為新穎的操作路線,值得大力推廣應用,也填補了相關技術空白,解決了人參主要依賴野生、林下、農田生產供不應求的難題,并且改變了栽培模式后不存在連作的問題。有望實現人參高產優質栽培,優化生態環境,滿足市場需求多重目的。
為了實現本發明的上述目的,特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將人參的蘆頭浸泡在赤霉素與硝酸鉀的混合溶液中2-6h,再將人參植株栽培于基質中,每天補光7-12h,控制室溫18℃以上,待成熟收獲即可。
現有技術中,人參栽培大多采用的為林下栽參,農田栽參的方式,但是人參生長非常緩慢,一般種植4-6年才可以收獲,加上人參忌連作,種過人參的土壤30年之內不能再種人參,嚴重限制了人參的產量。
本發明為了解決以上技術問題,提供了一種人參促生設施栽培方法,通過采用設施栽培方法代替傳統的林下栽參,農田栽參的方式,為了提高人參的產量,縮短人生的生長周期,采用了打破休眠的技術加快其生長,主要技術手段為采用赤霉素與硝酸鉀的混合溶液對人參蘆頭進行浸泡配合補光、升溫等方法,通過采用本發明的促生設施栽培方法可比傳統的人參生長縮短2-3年,即栽培2-3年相當于普通設施栽培的4-6年人參,由普通的一年一次生長周期變為采用本發明的栽培方法提高到一年兩次生長周期,極大的提高了人參的產出量,可有利于市場的擴大化。
在本發明中,為了能縮短人參生長周期,提高產量,重要的是要對休眠的人參進行打破休眠處理。那么混合溶液的用量以及處理時間是操作過程中需要加以控制的參數,一般在混合溶液中浸泡2-6h,更優的浸泡3-5h,最優為4h,另外混合溶液的濃度也是一個需要考察的關鍵指標,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農業科學院特產研究所,未經中國農業科學院特產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273229.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