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用于生物測定的磁性液體實驗芯片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710271320.4 | 申請日: | 2017-04-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091921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2-05 |
| 發(fā)明(設計)人: | 李德才;謝君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交通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1N33/50 | 分類號: | G01N33/50;G01N35/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衛(wèi)平智業(yè)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392 | 代理人: | 董琪 |
| 地址: | 100044 北***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用于 生物 測定 磁性 液體 實驗 芯片 | ||
一種用于生物測定的磁性液體實驗芯片,適用于對稀有生物檢材進行測定分析。該實驗室包括:第一注射泵(1),第二注射泵(2),第一注射器(3?1),第二注射器(3?2),第三注射器(4?1),第四注射器(4?2),磁性液體(5),毛細管(6),反應芯片(7),激勵線圈矩陣(8),廢液收集器(9)。通過控制各獨立線圈的通斷電,能夠在反應芯片(7)內(nèi)部產(chǎn)生磁場,該磁場能夠控制磁性液體(5)形成的液滴在反應芯片(7)內(nèi)部的運動軌跡,進而通過磁性液體(5)所形成的液滴與測試溶液、待測生物檢材溶液液滴的碰撞來改變液滴運動軌跡,使測試溶液液滴與待測生物檢材溶液液滴在反應芯片(7)上相遇并反應,并通過反應芯片(7)輸出信號。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屬于生物測試領域,適用于對稀有生物檢材進行測定分析。
背景技術
目前隨著生物測試技術的發(fā)展,對測試的精度、速度、準確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tǒng)的生物測試往往是將生物檢材粉末或者將其溶解后制備的溶液在試管中與相關溶液進行滴定,產(chǎn)生化學反應,進而確定生物檢材的成分。
然而很多生物檢材是極其稀有的,宏觀的滴定方式對生物檢材的消耗量過大,因此不允許采用這種方式進行測定分析,由此產(chǎn)生了提出了實驗芯片的概念。國內(nèi)對實驗芯片的研究尚處于起步階段,例如專利《用于堿度分析的芯片上實驗室》(專利申請?zhí)枺?01180044579.6),專利《一種用于生物實驗室檢測化學成分的實驗芯片》(專利申請?zhí)枺?01410812276.X),專利《實驗芯片系統(tǒng)》(專利申請?zhí)枺?01490000623.2)等,都提出了不同的實驗芯片結構,但是已有的各類實驗芯片結構均缺乏對生物檢材的導向控制,由于實驗芯片的結構尺寸都在幾百微米量級,不可能采用宏觀的控制手段對生物檢材的流向進行控制,因此需要引入新的技術應用于實驗芯片中,以實現(xiàn)對生物檢材的導向控制。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現(xiàn)有的實驗芯片不能夠?qū)ι餀z材進行導向控制的問題。
本發(fā)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用于生物測定的磁性液體實驗芯片,該實驗芯片包括:第一注射泵,第二注射泵,第一注射器,第二注射器,第三注射器,第四注射器,磁性液體,毛細管,反應芯片,激勵線圈矩陣,廢液收集器。
該實驗芯片各部分之間的連接:
第一注射泵與第二注射泵均為雙通道注射泵,第一注射器與第二注射器固定在第一注射泵上,第三注射器與第四注射器位于第二注射泵上,第一注射器與第二注射器分別與毛細管的兩個上端口連接,第三注射器與毛細管的下端口連接,第四注射器與毛細管的左端口連接,第一注射器中為測試溶液,第二注射器中為待測生物檢材溶液,第三注射器中為磁性液體,第四注射器中為去離子水。測試溶液、待測生物檢材溶液與磁性液體均為分散相,去離子水為連續(xù)相,應保證分散相溶液與連續(xù)相溶液互不相溶。毛細管的右端與反應芯片的入口相連,在反應芯片的背部固定有激勵線圈矩陣,用來產(chǎn)生磁場,控制磁性液體液滴的運動,反應芯片的出口與廢液收集器相連。
第一注射泵與第二注射泵各個通道的注射速度可分別調(diào)控,應保證連續(xù)相的注射速度大于分散相,這樣在連續(xù)相溶液的剪切作用下,測試溶液、待測生物檢材溶液與磁性液體等分散相將形成液滴,并隨著連續(xù)相在毛細管內(nèi)的流動而流動,并進入反應芯片。反應芯片背部的矩陣激勵線圈中每個線圈是相互獨立的,通過控制各獨立線圈的通斷電,能夠在反應芯片內(nèi)部產(chǎn)生磁場,該磁場能夠控制磁性液體形成的液滴在反應芯片內(nèi)部的運動軌跡,進而通過磁性液體所形成的液滴與測試溶液、待測生物檢材溶液液滴的碰撞來改變測試溶液、待測生物檢材溶液液滴的運動軌跡,使得測試溶液液滴與待測生物檢材溶液液滴在反應芯片上相遇并發(fā)生反應,進而通過反應芯片輸出信號。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交通大學,未經(jīng)北京交通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271320.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