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波束反饋方法及設備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267534.4 | 申請日: | 2017-04-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736946B | 公開(公告)日: | 2021-10-19 |
| 發明(設計)人: | 馬夢瑤;黃磊;韓霄 | 申請(專利權)人: |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B7/06 | 分類號: | H04B7/06;H04W16/2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達信恒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91 | 代理人: | 馮艷蓮 |
| 地址: | 518129 廣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波束 反饋 方法 設備 | ||
一種波束反饋方法及設備,用以實現使用高頻頻段通信的系統中設備之間的波束反饋。方法包括:第一設備接收一個或者多個第二設備發送的用于請求獲取最佳波束方向的請求消息,該最佳波束方向為第二設備向第一設備發送數據時質量最好的波束方向;第一設備采用相同的發送波束方向向該一個或者多個第二設備發送波束反饋信息,該波束反饋信息用于指示一個第二設備的最佳波束方向或者多個第二設備中每一個第二設備的最佳波束方向。
技術領域
本申請涉及無線通信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波束反饋方法及設備。
背景技術
使用高頻頻段通信需要使用對應高天線增益的窄輻射波束來克服毫米波傳輸對應的高路損缺陷,也就是所謂的波束成形(Beam Forming)技術。波束成形技術中,發送端設備需要根據接收端設備提供的波束反饋信息,來確定自身向接收端設備傳輸數據時質量最好的波束方向信息。
使用高頻頻段通信是5G新空口(New Radio,NR)系統和無線保真(Wireless-Fidelity,Wi-Fi)系統的熱點研究技術之一。對于NR系統,目前標準中尚無針對NR系統的波速反饋方案。對于Wi-Fi系統,Wi-Fi 802.11ad標準中的聯合波束訓練(AssociationBeamforming Training,A-BFT)過程包括波束反饋過程,該波束反饋過程中在一個扇區掃描時間段(Sector Sweep Slot,SSW Slot)內接入點(Access Point,AP)僅能發送一個扇區掃描反饋幀(Sector Sweep--Feedback Frame,SSW-Feedback Frame),該SSW-FeedbackFrame僅能向一個用戶站點(Station,STA)反饋波束反饋信息,導致AP向多個STA反饋扇區掃描結果時多個STA總的波束反饋信息的碼流長度較長。
綜上所述,針對使用高頻頻段通信的系統,目前標準中尚無效果較佳的波束反饋方案。
發明內容
本申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波束反饋方法及設備,用以實現使用高頻頻段通信的系統中設備之間的波束反饋。
第一方面,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波束反饋方法,包括:
第一設備接收一個或者多個第二設備發送的用于請求獲取最佳波束方向的請求消息,所述最佳波束方向為所述第二設備向所述第一設備發送數據時質量最好的波束方向;
所述第一設備采用相同的發送波束方向所述一個或者多個第二設備發送波束反饋信息,所述波束反饋信息用于指示所述一個第二設備的最佳波束方向或者所述多個第二設備中每一個第二設備的最佳波束方向。
上述方法中,多個第二設備可以接收來自第一設備采用相同發送波束方向發送的波束反饋信息,使得第一設備可以采用相同發送波束方向將用于指示多個第二設備中每個第二設備的最佳波束方向的波束反饋信息同時發送給該多個第二設備。
上述方法可以應用于基于高頻頻段通信的系統中,基于高頻頻段通信的系統中設備之間需要進行波束反饋。通過上述方法可以實現第一設備向一個第二設備反饋最佳波束方向或者同時向多個第二設備反饋最佳波束方向。相比于現有的第一設備每次僅能向一個第二設備反饋最佳波束方向,上述方法中第一設備每次可以同時向多個第二設備反饋最佳波束方向,進而縮短了第一設備向多個第二設備反饋最佳波束方向時多個第二設備總的波束反饋信息的碼流長度。如果第一設備在向第二設備反饋波束反饋信息之前需要做空閑信道檢測,則為了實現第一設備向多個第二設備反饋波束反饋信息,現有技術中第一設備每向一個第二設備反饋波束反饋信息便需要做一次空閑信道檢測,而上述方法中第一設備通過發送波束反饋信息向多個第二設備反饋波束反饋信息之前僅需要做一次空閑信道檢測,因此節省第一設備向多個第二設備反饋波束反饋信息時總的信道檢測的開銷。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波束反饋信息用于指示所述一個第二設備的最佳波束方向或者所述多個第二設備中每一個第二設備的最佳波束方向,具體為: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未經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267534.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