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原油電脫鹽污水的處理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267210.0 | 申請日: | 2017-04-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726787A | 公開(公告)日: | 2018-11-02 |
| 發明(設計)人: | 王星明;康強利;孔朝暉;呂慧;王偉;魏銀橋;陳龍;何麗麗;傅薔;周文凡;徐奕;楊海燕;呂倩;李慶梅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2F9/14 | 分類號: | C02F9/1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鈞成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陶敏;黃健 |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原油電脫鹽 污水 臭氧催化氧化 膜生物反應器 反相破乳劑 排放標準 溶氣氣浮 深度處理 雙重效益 含油量 混凝劑 絮凝劑 氨氮 出水 除油 減排 催化劑 節水 | ||
本發明提供一種原油電脫鹽污水的處理方法。本發明的處理方法,對原油電脫鹽污水依次進行如下處理:采用反相破乳劑進行重力除油;在混凝劑和絮凝劑存在下進行溶氣氣浮;在催化劑存在下進行臭氧催化氧化;以及利用膜生物反應器進行處理。本發明的原油電脫鹽污水的處理方法,能夠對原油電脫鹽污水進行深度處理,可實現節水和減排雙重效益,處理出水的COD、氨氮及含油量低,滿足排放標準。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污水處理方法,具體涉及一種原油電脫鹽污水的處理方法。
背景技術
原油中所含的鹽類,主要包括油溶性的金屬化合物或有機鹽類以及水溶性的堿金屬或堿土金屬鹽類,其對原油加工的全過程和產品質量均有著重要的影響。原油中鹽和水的存在,給煉油裝置的穩定操作、設備防腐帶來了危害,因此在原油蒸餾前必須進行脫水脫鹽。近年來,隨著原油加工深度的提高,重油催化裂化以及重整、加氫裂化等臨氫工藝技術的開發和廣泛應用,原油脫鹽已經不僅僅為了防腐,而且成為對后續加工工藝所用催化劑免受污染的一種保護手段。
原油中含有水,同時也含有膠質、瀝青質等天然乳化劑,原油在開采和輸送過程中,由于劇烈擾動,使水以微滴狀態分散在原油中,原油中的乳化劑靠吸附作用濃集在油水界面上,組成牢固的分子膜,形成穩定的乳化液;特別是,原油粘度大,乳化液形成的時間長,增加了乳化液的穩定程度。原油電脫鹽主要是通過注水,使原油中的鹽溶解在水中,同時加入破乳劑,破壞其乳化狀態,在電場的作用下,使微小水滴聚結成大水滴,在重力的作用下,使油水分離。
原油電脫鹽過程會產生高COD污水(即原油電脫鹽污水,簡稱污水),雖然水量僅占煉油廠總廢水量的3%左右,但污水水質較差且成分復雜。廢水中含油量大、乳化嚴重、污染負荷高,通常需進行隔油預處理,再與其他污水合并處理,以降低處理負荷,避免對污水處理系統的沖擊。通過隔油處理去除浮油后,污水COD含量仍會超出排放限值,從而對后續處理單元造成沖擊,影響污水廠的平穩運行。同時,由于原油電脫鹽污水具有難降解、可生化性差等特點,通過現有的A/O生物處理工藝后,出水COD依然較高,難以達到理想的處理效果。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一種原油電脫鹽污水的處理方法,其能夠對原油電脫鹽污水進行深度處理,可實現節水和減排雙重效益,處理出水滿足排放標準。
本發明提供一種原油電脫鹽污水的處理方法,對原油電脫鹽污水依次進行如下處理:
采用反相破乳劑進行重力除油;在絮凝劑存在下進行溶氣氣浮;在催化劑存在下進行臭氧催化氧化;以及利用膜生物反應器進行處理。
本發明的原油電脫鹽污水指的是原油經電脫鹽后形成的廢水,對原油電脫鹽污水的來源不作嚴格限制,例如可以是哈薩克斯坦原油電脫鹽污水;通常,哈薩克斯坦原油的密度為0.8g/cm3左右,硫含量為0.68wt%左右,鹽(NaCl)的質量濃度為11.9mg/L。在本發明的具體方案中,所述原油電脫鹽污水的COD為1200-1818mg/L;氨氮含量為20-45mg/L;含油量為59-120mg/L。
本發明的原油電脫鹽污水的處理方法,在采用反相破乳劑進行重力除油之前,可以對原油電脫鹽污水進行自然沉降,以去除部分浮油、分散油及大顆粒懸浮固體。在本發明中,自然沉降可以在常規裝置中進行,例如緩沖池、沉降池等。
在本發明中,采用反相破乳劑進行重力除油,是利用反相破乳劑對原油電脫鹽污水中的膠體顆粒進行破乳后,再利用重力作用使油、懸浮固體和水分離。其中,反相破乳劑用于改善油包水(W/O)或水包油(O/W)乳液的界面張力,使原油電脫鹽污水內的膠體顆粒失去穩定的排斥力及吸引力,最終失去穩定性而形成絮體;本發明對反相破乳劑的具體選擇不作嚴格限制,可以采用本領域常規的反相破乳劑。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267210.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