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皮帶輪驅動式金剛石砂輪轉動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266593.X | 申請日: | 2017-04-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724001A | 公開(公告)日: | 2018-11-02 |
| 發明(設計)人: | 王鼎興 | 申請(專利權)人: | 王鼎興 |
| 主分類號: | B24B47/12 | 分類號: | B24B47/12 |
| 代理公司: | 泰州地益專利事務所 32108 | 代理人: | 王楚云 |
| 地址: | 225300 江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金剛石砂輪 底板 側板 旋轉軸 圓錐齒 從動軸 驅動軸 嚙合 皮帶輪驅動 從動齒輪 驅動齒輪 研磨機構 轉動裝置 固定架 外周面 轉動 豎直布置 外表面套 上端 皮帶輪 外端 下端 驅動 靈活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皮帶輪驅動式金剛石砂輪轉動裝置,包括底板,底板的一側設有第一側板,底板的另一側設有第二側板,第二側板與第一側板之間設有驅動軸,驅動軸的外端設有皮帶輪,驅動軸的外表面套裝有驅動齒輪,第二側板與第一側板之間設有從動軸,從動軸的外周面套裝有從動齒輪,從動齒輪與驅動齒輪嚙合;從動軸的外周面套裝有第一圓錐齒,底板上設有固定架,固定架上設有研磨機構,所述研磨機構包括旋轉軸,旋轉軸呈豎直布置,旋轉軸的上端設有第二圓錐齒,第二圓錐齒與第一圓錐齒嚙合,旋轉軸的下端設有金剛石砂輪,金剛石砂輪設置在底板上。本發明的旋轉軸的轉動可以控制金剛石砂輪實現轉動,方便對金剛石砂輪進行靈活驅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轉動裝置,特別涉及一種皮帶輪驅動式金剛石砂輪轉動裝置。
背景技術
金剛石砂輪以金剛石磨料為原料,分別用金屬粉、樹脂粉、陶瓷和電鍍金屬作結合劑,制成的中央有通孔的圓形固結磨具稱作金剛石砂輪。現有的金剛石砂輪不方便進行安裝,對金剛石砂輪進行轉動操控效率低。
發明內容
本發明主要是解決現有技術所存在的技術問題,從而提供一種旋轉軸的轉動可以控制金剛石砂輪實現轉動,方便對金剛石砂輪進行靈活驅動的皮帶輪驅動式金剛石砂輪轉動裝置。
本發明的上述技術問題主要是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得以解決的:
一種皮帶輪驅動式金剛石砂輪轉動裝置,包括底板,底板的一側設有第一側板,底板的另一側設有第二側板,第二側板與第一側板呈平行布置,第二側板與第一側板之間設有驅動軸,驅動軸的外端設有皮帶輪,驅動軸的外表面套裝有驅動齒輪,第二側板與第一側板之間設有從動軸,從動軸的外周面套裝有從動齒輪,從動齒輪與驅動齒輪嚙合;從動軸的外周面套裝有第一圓錐齒,底板上設有固定架,固定架上設有研磨機構,所述研磨機構包括旋轉軸,旋轉軸呈豎直布置,旋轉軸的上端設有第二圓錐齒,第二圓錐齒與第一圓錐齒嚙合,旋轉軸的下端設有金剛石砂輪,金剛石砂輪設置在底板上。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側板的外側設有鎖塊,鎖塊套裝在從動軸的端部位置。
進一步地,所述金剛石砂輪上設有撥柱。
進一步地,所述固定架的兩側設有開槽。
進一步地,所述皮帶輪與驅動軸的外端之間設有固定筒。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的皮帶輪驅動式金剛石砂輪轉動裝置,通過底板可以對第一側板與第二側板進行支撐,通過第一側板與第二側板可以對驅動軸進行安裝,通過第一側板與第二側板可以對從動軸進行安裝,通過固定架可以對旋轉軸進行安裝;使用者可以將皮帶輪與皮帶機連接,通過皮帶機可以對皮帶輪進行轉動控制,皮帶輪通過驅動軸可以對驅動齒輪進行轉動控制,驅動齒輪可以控制從動齒輪實現轉動,從動齒輪通過從動軸可以控制第一圓錐齒實現轉動,第一圓錐齒通過第二圓錐齒可以對旋轉軸進行轉動控制,旋轉軸的轉動可以控制金剛石砂輪實現轉動,方便對金剛石砂輪進行靈活驅動,通過金剛石砂輪可以對物件進行打磨操控。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發明皮帶輪驅動式金剛石砂輪轉動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皮帶輪驅動式金剛石砂輪轉動裝置的部件分解圖;
圖3為圖2中A區域的細節放大圖;
圖4為本發明所述研磨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王鼎興,未經王鼎興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266593.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百葉輪旋轉驅動裝置
- 下一篇:平面磨削工件表面粗糙度計算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