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利用油茶粕制備脂肪豬飼料輔料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264959.X | 申請日: | 2017-04-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858114A | 公開(公告)日: | 2017-06-20 |
| 發明(設計)人: | 臧春云;唐傳輝;汪莉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徽省領航動物保健品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A23K50/30 | 分類號: | A23K50/30;A23K10/37;A23K10/30;A23K20/163;A23K10/12;A23K40/10 |
| 代理公司: | 安徽合肥華信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34112 | 代理人: | 方琦 |
| 地址: | 236000 安徽省***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利用 油茶 制備 脂肪 豬飼料 輔料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飼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利用油茶粕制備脂肪豬飼料輔料。
背景技術
枯草芽孢桿菌因其生物學特性而具有獨特的優勢,在代謝過程中能產生大量的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及其他有益因子,在動物腸道內可形成良好的微生態環境,促進動物營養消化,吸收效果好,提高防病能力作用顯著,能明顯改善家畜生產性能及肉質質量,有效促進動物生長。枯草芽孢桿菌在飼料干燥過程中產生芽孢,存活率較高,同時能產生抗菌素,在動物腸道內具有較強生物奪氧能力。這些特性對促進動物營養的消化吸收、提高動物的飼料轉化率、防病及促進生長起到重要作用。
油茶粕中含有15-25%的茶皂素,使油茶餅粕具有辛、辣、苦味,刺激鼻黏膜,家畜拒食,制約了其在飼料業中的應用,但可通過微生物發酵降低其含量得以改善。本發明利用降解油茶粕發酵產枯草芽孢桿菌,探索益生菌液態發酵的工藝,拓展飼料原料來源,加強油料資源循環利用,提高枯草芽孢桿菌的產量并降低生產成本。
發明內容
本發明目的就是為了彌補已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利用油茶粕制備脂肪豬飼料輔料。
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利用油茶粕制備脂肪飼料輔料,制備方法的具體步驟如下:(1)將油茶粕烘干后粉碎,加入適量水微波提取3-4分鐘;(2)將紅茶末加入適量熱水中浸泡5-6分鐘,加入蜜糖混合均勻,密封,28-32℃培養24-30小時;(3)將步驟1中油茶粕提取物料與步驟2的紅茶菌液混合均勻,調節pH為6.8-7.2,加入枯草芽孢桿菌混合均勻,在37-42℃條件下發酵培養4-5天,低溫烘干,制粉。
優選地,步驟1中油茶粕粉碎成80-100目。
優選地,步驟1中料液比為1:25。
優選地,步驟1中微波功率為600W。
優選地,步驟2中熱水的溫度為80-90℃。
優選地,步驟2中紅茶末:熱水:蜜糖的比例為2:30:3。
優選地,步驟3中低溫烘干得溫度為40-45℃。
優選地,步驟3中油茶粕提取物料與紅茶菌液的質量比為3:1。
本發明的優點是:油茶粕經發酵后提高了油茶粕蛋白質的溶解度,利于消化,減小了油茶粕蛋白質的分子質量,其中的一部分已達到小肽水平甚至氨基酸水平,可以直接被動物吸收,另外經發酵后具有一定的芳香氣味和鮮味,適口性較好。茶汁發酵液發酵油茶粕過程中,產生一些代謝活性物質。經發酵后可提高飼糧適口性和消化率,能直接刺激口腔內的味蕾細胞,使唾液分泌增多而增進食欲,而且具有獨特的發酵芳香,可掩蓋飼料中的不適氣味。利用枯草芽孢桿菌對茶粕進行發酵,可將茶粕非蛋白氮轉化為菌體真蛋白,大大提高茶粕飼料的蛋白質含量,并在一定程度上降解纖維素、半纖維素物質,提高了茶粕的適口性和消化吸收率, 使茶粕成為一種優良的飼料資源。
具體實施方式
一種利用油茶粕制備脂肪豬飼料輔料,制備方法的具體步驟如下:(1)將油茶粕烘干后粉碎,加入適量水微波提取3分鐘;(2)將紅茶末加入適量熱水中浸泡5分鐘,加入蜜糖混合均勻,密封,28℃培養24小時;(3)將步驟1中油茶粕提取物料與步驟2的紅茶菌液混合均勻,調節pH為7.0,加入枯草芽孢桿菌混合均勻,在37℃條件下發酵培養4天,低溫烘干,制粉。
優選地,步驟1中油茶粕粉碎成80目。
優選地,步驟1中料液比為1:25。
優選地,步驟1中微波功率為600W。
優選地,步驟2中熱水的溫度為80℃。
優選地,步驟2中紅茶末:熱水:蜜糖的比例為2:30:3。
優選地,步驟3中低溫烘干得溫度為40℃。
優選地,步驟3中油茶粕提取物料與紅茶菌液的質量比為3:1。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徽省領航動物保健品有限責任公司,未經安徽省領航動物保健品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264959.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