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腰椎后外側微創減壓融合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264128.2 | 申請日: | 2017-04-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963522B | 公開(公告)日: | 2018-09-11 |
| 發明(設計)人: | 孫璟川;史建剛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 |
| 主分類號: | A61B17/16 | 分類號: | A61B17/16;A61F2/46;A61B17/88;A61F2/44;A61B17/02 |
| 代理公司: | 上海卓陽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1262 | 代理人: | 巫蓓麗 |
| 地址: | 200003 ***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腰椎 外側 減壓 融合 系統 | ||
1.一種腰椎后外側微創減壓融合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導向器、保護套筒、環鉆、把持器和融合器;
所述的導向器設有導向器手柄、導向器連桿、導向塊和撐開頭,所述的導向器連桿的上端可拆卸式連接導向器手柄且導向器連桿的下端連接撐開頭,所述的導向塊設于導向器連桿上;
所述的保護套筒設有中空圓筒狀的保護套筒本體,所述的保護套筒本體其中一端呈斜口狀并延伸出一段形成擋板,所述的擋板其下端緣設有錨定釘;
所述的環鉆設有環鉆手柄和下端邊緣呈鋸齒狀的工作套筒,環鉆內部為兩端貫通的空腔;
術中所述的導向塊套接于工作套筒內,間隙為0.08-0.12mm;所述的工作套筒套接于保護套筒內,間隙為0.08-0.12mm;
所述的把持器設有把持器手柄和上端連接把持器手柄的把持器連桿,所述的把持器手柄的上端面為平面,所述的把持器連桿內部設有引流通道;
所述的融合器設有圓柱狀的融合器本體,所述的融合器本體內部設有兩端貫通的緊固通道,所述的融合器本體還設有一端開口于融合器本體上端面、另一端開口于融合器本體側壁的釘道,所述的釘道內裝配有固定釘;
術中所述的把持器連桿的下端與融合器的緊固通道緊固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腰椎后外側微創減壓融合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撐開頭大致為長方體,其中撐開頭的兩個面積較大的側壁于下端逐步交匯使得下端面為一較窄的曲面。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腰椎后外側微創減壓融合系統,其特征在于,撐開頭兩個面積較小的側壁表面設有防滑紋。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腰椎后外側微創減壓融合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撐開頭長度為24-30mm,寬度為7-13mm,厚度為7-8mm。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腰椎后外側微創減壓融合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拆卸式連接具體為:所述的導向器手柄壁上設有第一通孔;所述的導向器連桿內部設有一端固定于導向器連桿內壁且另一端固定有三角形滑塊的彈簧,所述的滑塊經導向器連桿側壁上的第二通孔伸出于導向器連桿外部;所述的導向器連桿套接于導向器手柄內時,所述的滑塊經第一通孔伸出于導向器手柄的外部。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腰椎后外側微創減壓融合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擋板其下端緣的緣長等于保護套筒本體的四分之一周長。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腰椎后外側微創減壓融合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工作套筒內徑為9-15mm。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腰椎后外側微創減壓融合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環鉆手柄的下緣至環鉆下緣的距離等于導向塊上緣至導向器下緣的距離。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腰椎后外側微創減壓融合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釘道為弧形。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腰椎后外側微創減壓融合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緊固連接為螺紋連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未經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264128.2/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體內可延長組配式人工椎體
- 下一篇:椎體假體





